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
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不同場合的歌會情景。這三個不同場合的歌會,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寫法上各有不同。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自然、人、藝術的品味與欣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吧!
六、 綜合訓練
本文的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都相當出色,請仿照本文任何一種描寫寫一段話,可以寫一個人,可以寫一處景,也可以寫一個場面。 字數要求:2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
直接導入新課
二、展示目標
1.品味精彩片段,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三、首輪自學
(一)自學指導1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章中你所欣賞的語(句)段,并談談你喜歡它們的原因,注意分析這些語(句)段的寫法和作用。8分鐘后看哪個小組的見解更好。
(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二)交流研討
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問題探究
第四段用很多筆墨寫進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鳥的歌唱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呢,你覺得作者這樣寫有什么意圖?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首先是一種寫實,云南確實有著如此美麗的風光,也有如此動人的趕馬女孩,作者此時所做的只是據實而錄——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了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然后再在自然地寫到女孩的歌唱。
其次為“趕馬女孩子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生花爛漫,山鳥齊唱,這又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兒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漸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鳥或悠揚或樸質的鳴唱與干“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呼應,交織成一片動人的田園交響曲。(學生表達的意思接近即可)
思想感情: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美好、 生活的美好的深切感悟。
(四)專題訓練
找3—5名同學讀一讀文中的精彩語句或語段。
四、二輪自學
(一)自學指導2
文章中的場面,一般是指情節發展過程中的某一時間和環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發生關系而構成的生活畫面,即“一個或多個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連續的時間而有所活動”。因此,場面描寫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動”的描寫。它往往是敘述描寫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是自然景色、社會環境等描寫手段的集中表現。它要求通過人物的活動寫出全場的氣氛。它既有全場的鳥瞰也穿插有個別人或事的特寫。找出第五自然段中所寫的人物及人物活動,區分哪些世對全場的鳥瞰,哪些是對個別人或事的特寫?5分鐘后看哪名同學理解的更好。
(二)交流研討
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質疑答疑
哪位同學針對本文的學習內容還有疑問?生生、師生交流。
(四)專題訓練
請你用100多字寫一段場面描寫。
五、課堂小結
讓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
六、綜合訓練:讀一讀,聽一聽其他文學作品中有關描寫民歌的語言文字。
附:語段資料
過節和觀燈
我生長家鄉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口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只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我照例憑頑童資格,和百十個大小頑童,追隨隊伍城廂內外各處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燈的不僅要氣力,還得要勇敢。為表示英雄無畏,每當場坪中焰火上升時,白光直瀉數丈,有的還大吼如雷,這些人卻不管是“震天雷”還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陣,迎面奮勇而前。我們年紀小,還無資格參與這種劇烈活動,只能趁熱鬧在旁吶喊助威。有時自告奮勇幫忙,許可拿個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運氣不壞。因為始終能跟隨隊伍走,馬不離群。直到天快發白,大家都燒得個焦頭爛額,筋疲力盡。隊伍中附隨著老漁翁和蚌殼精的,蚌殼精向例多選十二三歲面目俊秀姣好男子充當,老漁翁白須白發也假得儼然,這時節都現了原形,狼狽可笑。樂隊鼓笛也常有氣無力板眼散亂的隨意敲打著。有時為振作大伙精神,樂隊中忽然又悠悠揚揚吹起“踹八板”來,獅子耳朵只那么搖動幾下,老漁翁和蚌殼精即或得應著鼓笛節奏,當街隨意兜兩個圈子,不到終曲照例就癱下來,惹得大家好笑!最后集中到個會館前點驗家伙散場時,正街上江西人開的南貨店布店,福建人開的煙鋪,已經放鞭炮燒開門紙迎財神,家住對河的年輕苗族女人,也挑著豆豉蘿卜絲擔子上街叫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