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做負責任的公民
4、本單元課程標準內容要求:1、知道責任是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與不承擔責任的代價及不承擔責任的后果,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3、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4、理解維護社會公平對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樹立公平合作意識。5、知道正義要求每一個人都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能辨別正義與非正義行為,培養正義感,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第二部分 每課時具體教學設計思路第一節 感受責任教學目標:認知——知道責任的涵義是一個人做某事或以一定方式行為的職責或義務。了解人因不同的身份而負不同的責任,明確責任的不同來源,增強責任意識。能力——通過大量材料或生動有趣的事例、活動讓學生感悟知識,從而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等綜合能力。情感——感受當“我們”每個人在受惠于社會和他人的時候,也必然要服務于他人和社會,所以在社會生活中,人必有責,且每個人都因不同的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重點難點:重點——知道責任的涵義,感受并明確人各有責及每個人都因不同的身份而負有多重角色。難點——對責任內涵的理解,如何增強責任意識。第一課時 感受責任一、引言拓展,感受責任與責任的重要教師可以用講述故事的形式也可以讓學生陳述的形式,把故事展示給大家,讓后讓學生細細體會、品味其中的內涵,同時要求學生舉出類似的或相反的事例進行拓展和延伸,使學生明白:責任是重要的,我們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在學習引言的基礎上的拓展為:(教師給學生出示幻燈片:北京密云正月十五燈展的踩踏事件)展示當時的一段新聞:據了解,從農歷正月初十開始舉辦的密云縣第二后迎春燈展計劃舉辦十天,5日是第六天.平日觀燈游人約3000人,但由于5日是農歷正月十五,觀燈人數驟增至3萬多人,造成人員擁擠,最終因一游人在舉行燈展的密虹公園一座橋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擁擠,從而造成36人死亡,15人受傷的踩死擠傷游人事故。)問:1、這次事故引起了怎樣的后果?(造成了36人死亡) 2、如何處理的?(縣長、派出所所長被撤職,相關人員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3、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某些人的不負責任造成的)師: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做任何事情都要負責任,而不負責就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可見責任這個詞的分量是多么的重。(引出課題:感受責任)過渡:那么究竟什么是責任?我們又肩負著怎樣的責任呢?二、新課學習1、分小組課堂探究,感受責任的涵義(1)閱讀教材第63頁吳敏、蔣智、尹心雨的事跡,并思考:從三位同學身上,你看到了他們共同的閃光點在哪兒嗎?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過別人承諾你的事卻沒有做到的經歷?你對他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過承諾別人的事卻沒有做到的經歷嗎?換位思考,你猜想別人會怎么看你,因此你最想對自己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