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7
第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結合走訪所得,寫一篇與寬容、平等、尊重、換位思考等有關的小論文,題目自定。
第一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案設計
一、從容說課
第一目“金無足赤,人各有別”。通過張英的故事引出寬容的基本內涵,說明寬容是美德的重要內容,我們的生活需要寬容。在社會生活中,之所以需要寬容,是因為人與人是有差別的。人與人不同,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彼此尊重各自的個性、權利、行為方式。人非“圣賢”,人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需要得到他人的寬容。
本目開始,教材有個活動──探討寬容的力量。
在活動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考慮張家對待鄰居的多種可能,分析種種可能的原因以及結果,進行利弊分析;然后從張英的處理方式、家人和鄰居態度轉變的結果,體會寬容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在講人與人有差異、需要寬容時,教材舉了個學生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探究性格不同的人為什么能成為好朋友。
在講到原諒別人時,教材有個活動──在“沖突”時的寬容。
第二目“寬容他人,悅納自己”。主要講三層意思。
其一,由一場誤會演繹的故事,說明寬容是一種境界,一個人真誠地寬容他人的過失,就能贏得友誼,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教材的正文,闡述了寬容的好處,并從反面作了說明。
其二,寬容上的是與非。我們教育學生要寬容,是有原則的,而不是盲目的。講清這一點,有助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
其三,寬容自己。這是一個人正確對待自己所必須把握的,也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重要內容。人都會犯錯誤,都有不足之處,要允許自己犯錯誤,給自己改過遷善的機會。這樣才能使自己更快地發展。當然,對這個問題要注意辯證分析,防止學生一再姑息自己的錯誤。
二、教學準備
課前要求學生收集平等、尊重方面的資料,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師可以準備與課文相關的音像資料,如平等/不平等方面的資料、尊重/不尊重方面的資料,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穿插使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寬容,對人對己都可以成為一種毋須投資便能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寬容不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乃到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結父母、對同學、對朋友、對周圍的人,都要有一顆寬容的愛心。寬容,它往往折射出待人處世的經難和藝術。寬容不是軟弱,而是良好涵養的無言表達。
(二)講授新課
1、金無足赤 人各有別(板書)
(1)寬容的內涵(板書)
【清朝大學士張英的故事】——kp101活動1
○ 張英的家人和鄰居為什么會轉變態度?(因為張英用一首詩教育了自己的家人,家人學會了寬容,而鄰居在張英家人的寬容態度面前,也慚愧醒悟,最終大家都做出了寬容對方的舉動。)
○ 寬容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力量?(寬容是一種美德,善于寬容,利人利己,寬容往往能夠使對方從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
寬容是美德的重要內容。我們的生活需要寬容,我們需要學會“寬以待人”。
(2)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板書)
【性格不同的好友】——kp101活動2
○ 性格不同的兩個人為什么能成為要好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必定存在的,因此人與人之間存在矛盾也是必然的,性格的差異只是人與人之間差異的一部分,能夠寬容的對待朋友與自己之間的差異,對待朋友的不足,這是能夠與人正常交往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