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7
模仿使人成為奴才,競爭使人慷慨大度。那一個束縛人,這一個使人活躍起來。──(英)楊格
一位真正的敵手能灌注你無限的勇氣。──(奧地利)卡夫卡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因為他沒有上進心,沒有進取心。(法)拿破侖
同行不是冤家
在山東濟南市的一條街上有三家同樣的服裝店。“同行是冤家”,開始他們一心想把對手置于死地,競相壓價、造謠誹謗等“小動作”都被他們用來排擠對方,恨不得讓對手早日關門。可是后來,消費者見他們互相詆毀,商品價格也非常離譜,便對他們的信譽和商品質量產生懷疑。結果三家店鋪日漸冷落,經營慘淡。一個偶然的機會,三個店主坐到了一起……
“如此競爭?”
小明和小李是同班同學,兩人關系一般,成績上每次小李都比小明好一點。新學期開始了,老師找到小明,對他說:“考慮到你和小李成績差不多,我想讓你和他在學習上結成一對競爭對手,在學習上你追我趕,共同進步,希望你能超越自我,戰勝自己懶惰的壞習慣,在競爭中獲勝。”小明表態說:“好的!從今天起小李就是我的競爭對手!我會把他看成‘眼中釘’‘肉中刺’,以此來激勵自己在競爭中戰勝他。”
第九課 心有他人天地寬
一、本課設計意圖
1.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寬容的內涵以及為什么要寬容。
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把握平等的內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
能力目標
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以自己的行動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
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情感態度目標
體驗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2.本課安排的依據
(1)學生面臨的問題
針對部分學生自我中心、心胸狹隘的心理狀況。現實生活中,有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只關注自身,缺乏謙讓,對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以至于心胸狹隘、處處設防,甚至對人懷有敵意。事實上,寬容是一個人品德的重要內容,不善于寬容、體諒,就無法適應人際關系的要求,更無法形成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團隊精神。培育學生的寬容之心,不僅有助于搞好人際關系,更有益于自己的發展與提高。
針對少數學生不能平等待人的現狀。雖然人從外表到內心是各不相同的,但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這方面有些學生的認識較為模糊。例如,有的學生自恃家境優裕,處處顯得高人一等;有的學生自恃體力出眾,以致凌弱欺生;有的學生因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學的歧視;有的同學因為學業上的問題而受到同學嘲弄。種種現象表明,培育青少年學生的平等意識,使他們不自傲不自卑,是當代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
針對有些學生不善換位思考的心理狀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訓,它要求在人際交往中善解人意,在以某種方式對待他人之前,首先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然而,一些學生在與父母、老師、同學的交往中在這方面有明顯的缺陷。在自我中心意識的支配下,他們習慣于只考慮自己,而不習慣站在他人的立場上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見,使學生能夠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