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七年級美術教案第9課 走近古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
在本課中,無論是衣、食或住、行,除了表面的實用與美觀(可從造型、紋飾、色彩、材質、技藝幾方面分析)的體現外,教師還須引領學生去探究當時的歷史背景、文化狀態、宗教禮儀等更深層面的東西。因為針對的是初一年級的學生,所以教師在知識的難易度上要把握好,不必太深。
3教學重點
賞析與衣食住行相關的藝術,體會古人的生活方式,理解服飾藝術的淵源及經典服飾的品種。對青銅藝術中的“鼎”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相關的知識。對明清家具及古人的居住環境以及出行的工具有一定的認識。
4、教學難點
固和“衣食住行”相關的藝術體系過大,牽涉的歷史知識較多,需認知的面較廣,所以有時較難把握住整課的教學重點。而以點蓋面的教學方式,有時無法系統講解相關知識從而造成知識斷層,使學生無法理解。在本課中要平衡好重點、難點,選取幾個重要的歷史片斷,以點蓋面,重點講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從古人生活的角度來理解與古人生活相關的藝術形式,重點|井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社會背景。
5建議課時:1~2課時 1、課前準備
教師:教材、多媒體影像課件。
學生:課本、課外學生自已收集的相關資料、圖片。
2、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第九課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2)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有關于古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樣的?
回答:a、這里的衣是指古人的服裝,古代達官貴人著絲綢的服裝,老百姓著布衣。
b食是指古人的飲食,書上講的是與食相關的器物,最早有陶、鼎等,但
早期的鼎被禮制化了,后又有了瓷器等。
c住是指古人的起居之址,在書上講的是與住相關的家居、家具的形成及其審美,如明清家居、家具等。
d行是指古人的出行,書上講的是與古人與行相關的舟、船、車、馬等。
(學生回答問題時可能會有些不切題,可以給些提示語,幫助學生找到相對準確的答案。學生回答問題時的多樣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應允許學生說得廣一些。)
(3)展示課件一:衣
課件內容:①由古墓出土的秦漢時期的絲織品圖片開始至明清織繡的服裝為止,準備一個系列的圖片,重點放在清代絲織品的服裝上,著重講解清帝王龍袍便服。同類圖片,如后妃的服飾也可以準備一些配合使用。
②南通藍印花布圖片準備若干。a藍印花布的服裝圖片b、花布手工制作過程圖片c歷史上常用的花布圖案圖片(僅作賞析、拓寬用)。
③南京云錦。精美云錦圖案、服飾圖片若干。
以上圖片的準備要求有一定的系統性,并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到二幅作品作詳講。
(4)在看圖片的過程中可采取邊講解、邊提問、邊討論的方式進行,形成教師主導、學生協作討論的學習模式。
(5)讓學生在以上段落完成后,寫30~50個字的小結,也可以談自己的看法。
(6)展示課件(二):食課件內容:
各類青銅器圖片
若干,重點圖片為鼎類。
②瓷器圖片若干、重點圖片為清代的一至二幅精美瓷器圖片(作重點講解)。
青銅器部分重點講解鼎類的社會背景及鼎在那個年代的意義,著重賞析《司母戊大方鼎》。瓷器部分可將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瓷器給學生作簡要介紹。重點放在元清花瓷(講一個瓷器即可)廈清代的一個精品瓷器上,主要從造型到胎質、圖案、釉色等方面加以闡述。課件演示時可以采用邊講解邊討論的模式,給學生一個充分思考的空間,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