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
1601—16xx年,這時英國農村的“圈地運動”正在加速進行,王權和資產階級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正在加速進行,王權和資產階級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正在瓦解,社會矛盾逐漸尖銳,政治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詹姆士一世繼位后的揮霍一無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劇,反抗迭起。這使莎士比亞的思想也產生了變化,其創作風格也從明快樂觀變為陰郁悲憤,其所寫的悲劇重在揭露批判社會的種種罪惡和黑暗。四大悲劇全部在這一時期完成,集中反映了莎士比亞對這時期局勢的強烈不滿。
三、文藝復興的意義
在思想方面,文藝復興沖破了基督教神學桎梏,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高揚了為創造現世幸福而奮斗的精神,為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發展開辟了道路。在文學藝術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眾多的精湛藝術成為人類藝術史上的絢爛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學方面,人文主義提倡科學實驗、注重實踐,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
鞏固小結:基督教會壟斷西歐文化教育約千年之久,人們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維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14世紀以來,意大利工商業城市興起,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新生的資產階級追求財富與人生享樂,一場新文化運動悄然興起。由于當時資產階級還沒有成熟的思想體系,只得借助被教會視為異端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來表達自己的反封建思想,因此這場運動稱做文藝復興運動,它催生出眾多彪炳史冊的人文主義思想文化巨匠。
【拓展閱讀】
威廉•莎士比亞
[美]邁克爾•h•哈特 著 蘇世軍 周宇 譯
公元1564~公元1616
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生于英格蘭斯特拉福鎮。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莎士比亞18歲時與一個26歲的女子結婚,他不滿21歲時已有了三個孩子。
幾年后他來到倫敦,成為一名演員和劇作家。他三十而立,蜚聲劇壇,四年后就已經成了英國戲劇界的泰斗。在隨后的十年中他寫了《儒略•凱撒》、《奧塞羅》、《麥克白》和《李爾王》這樣的杰作。
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16xx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后不幸去世。他的子孫都已經斷宗絕代了。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其中包括一些他與別人合寫的一般劇作。此外,他還寫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四首長詩。
就莎士比亞的天才、成就和聲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冊中名列前茅看來有點離奇。我把莎士比亞排得這樣低,不是因為我不賞識他的藝術成就,而是我認為文學藝術人物一般說來對人類歷史影響較小。
宗教領袖、科學家、政治家、探險家、哲學家或發明家的活動經常影響到人類奮斗的許多其他領域的發展。例如,科學的進展對經濟和政治事物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影響了宗教信仰、哲學觀點和藝術的發展。
一位著名的畫家,雖然可能對后來的畫家的作品影響很大,但是他對音樂和文學可能帶來的影響卻微乎其微,對探險和其他人類奮斗的領域實際上則毫無影響可言。類似的說法也適合于詩人、劇作家和音樂作曲家。一般說來,文藝人物只對文藝有影響,實際上只對他們所從事的那個特殊領域有影響。正是由于這種原因,沒有一名文學、音樂或美術人物被列進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數幾個人物才被列入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