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
那么為什么本冊中有文藝人物呢?這是因為欣賞文藝對每個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響(雖然這種影響并不總是很大),換句話說,一個人可能會花一部分時間聽音樂,一部分時間讀書,一部分時間作畫,等等。即使我們聽音樂的時間對我們的其他活動毫無影響(這肯定是種夸張的說法),這一部分時間仍然代表著我們生活中的無聊時間。
一位藝術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可能比我們聽、讀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時間還要多。這是因為他的作品很可能對其他作家的創作活動產生影響,他們的作品為我們所體驗和賞識。
在有些情況下,文藝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確的哲學內容,這會影響我們對其他問題的看法。當然文學作品比音樂或美術作品更經常是如此這般。例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三幕,第一場)中,莎士比亞讓親王說:“對殺人的兇手不能講慈悲,否則就是鼓勵殺人。”這里提出的觀點(不管人們接受與否)具有鮮明的哲學內容,可能會對人們的政治態度產生影響,而不是其他如欣賞“蒙娜麗莎”①所產生的影響。
莎士比亞在所有的文學人物中首屈一指,這看來是無容置辯的。相對來說,今天很少有人談喬叟、維吉爾、甚至荷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肯定會有很多觀眾。莎士比亞創造詞匯的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話常被引用──甚至包括從未看過或讀過他的戲劇的人。況且他的名氣也并非曇花一現。近四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給讀者和評論家帶來了許多歡樂。由于莎士比亞的作品已經接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此在將來的許許多多世紀里也將會受到普遍歡迎,這一推測看來不無道理。
在評價莎士比亞的影響時,我們應該這樣考慮,如果沒有他,就根本不會有他的作品(當然類似的論斷適合于每一位文學藝術人物,但是這個因素在評價一般的藝術家的影響時看來并不特別重要)。
雖然莎士比亞用英文寫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聞名世界的人物。雖然英語不完全是一種世界語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語言都更接近世界語言。而且莎士比亞的作品被譯成許多種文學,許多國家都讀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戲劇。
當然有些受歡迎的作家的作品也會受到文學評論家的輕視,但是莎士比亞就不同了,文學學者都不遺余力地贊揚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戲劇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圖獲得他的文學氣質。正是因為莎士比亞對其他作家有巨大的影響和不斷受到大眾的賞識,才使他在本書中獲得相當高的名次。
①“蒙娜麗莎”(monalisa):又稱“拉•喬肯達”la cioconda。為達•芬奇最著名的作品,完成于1503—15xx年間。畫中的蒙娜麗莎雖身著喪服,但是從臉上神秘微笑的表情,以及背景的自然描寫,成為充滿了強烈暗示性的作品,連帶的也產生了許多傳說。
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
米開朗基羅
[美]邁克爾•h•哈特 著 蘇世軍 周宇 譯
公元1475~公元1564
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布歐納羅蒂是直觀藝術史上的杰出人物。米開朗基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筑師,給人類留下了風格各異的傳世之作,四個多世紀來給觀賞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的作品對歐洲繪畫和雕塑藝術隨后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于1475年生于意大利卡普里斯鎮,離佛羅倫薩大約四十英里。他早年就顯露出天賦,13歲時在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畫家基蘭達約。米開朗基羅15歲被帶到麥第奇宮殿中生活,幾乎是被佛羅倫薩君主偉大的羅廉佐看成為麥第奇家族的成員,羅廉佐成了他的保護人。米開朗基羅在整個生活期間都顯露出了卓越的才華,常受教皇和非宗教君主委托設計制作藝術作品。他雖然在許多地方生活過,但是他一生的大部時光是在羅馬和佛羅倫薩度過的。1564年他在臨近89歲壽辰之際去世。他從未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