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教師補充)3、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5、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所倡導的白話文,為廣大人民所接受.
學生分析、回答。教師點撥:
材料三1、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材料四2、對東、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設問:新文化運動對東西方文化的這種態度是否正確?應該怎樣對待東西方文化?
材料四:“無論政治學術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國的法子,絕對是兩樣,斷不可調和遷就的”。“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國情的話來搗亂” ——陳獨秀
5、意義
(1).性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反對封建思想文化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前期),是辛亥革命在 思想文化領域的繼續。
(2)積極性
①猛烈地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所倡導的白話文,為廣大人民所接受.
③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3)局限性
① 新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里,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② 新文化運動中的先進分子在對傳統的批判過程中,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緒,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絕對肯定或否定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