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二、新文化運動概況
【自主學習】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掌握下列要點。
a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19xx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
b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c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青年》;
d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探究學習】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蔡元培認為做大學校長不是做官,“我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改變中國的國民性。我不去整頓誰去呢?”他抱定了整頓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決心出任北大校長之職。在他的就任演說中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學、治校方針。所以當時的北京大學各種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現了身著各種服飾的教授,有著西裝的,有蓄辨長袍的……
思考: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要意思是什么?其本質目的何在?北京大學為什么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
主要意思:讓各種不同的思想能夠在北京大學得以自由傳播。
本質目的:推動新思想在北大傳播,鼓勵新文化的倡導者去占領封建文化的陣地。
主要原因: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吸引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紛紛到北大任教,使得北大的學術思想空前繁榮。
三、前期的新文化運動
1、主要內容
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戰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兩條戰線交織進行,因而它既是一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文學革命。
(1)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教師首先解釋以下概念
民主:指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民主又叫德先生(democracr);科學又叫賽先生(science)
科學: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
舊道德:指以孔子為代表的以三綱五常為中心的儒家傳統道德。
新道德:指資產階級的道德,追求個性解放、男女平等。
【探究學習】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孔子者,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也。憲法者,現代國民自由之證券也。專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當存于憲法。” ---李大釗
問題:歷代統治者為什么要倡導儒家思想?
答案:孔子以后的儒家思想經過不斷地改造,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所以,歷代統治者倡導儒家思想主要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
材料2:觀點一:新文化運動中提出的口號“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觀點二: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盤否定,潑洗澡水不應把孩子一起潑掉。
問題:對上述兩種觀點你怎么看?
答案: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是儒學,它由于適應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的需要,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的重視,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它承載了很多封建思想。因此,在新文化運動中,批判儒學是必需的。但是,儒學畢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我們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積淀,不能全盤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