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學案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樣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的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九、板書設計
一.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二.其他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三.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必修三第一單元第1節“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老子、莊子、韓非子的主張。
二、預習內容
(一)、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創立儒學(1)政治思想: “ ”為核心; “ ”,即強調統治者以德治民;主張“ ”,使每個人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
(2)教育思想:創辦私學,主張“ ”。
2.孟子
(1)把孔子的“仁”思想發展為“ ”,進一步提出了“ ”的民本思想;
(2)在倫理觀上,主張“ ”,通過實行仁政來回復和擴充人的善性。
3.荀子
(1)主張施政用“ ”和“ ”,“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 觀點。(3)主張“ ”,強調用禮樂來規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
4、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改造的影響:
(二)、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①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②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 ”。
③提出“ ”的政治主張。④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2)莊子:把世間萬物都看作是相對的.認為放棄一切差別觀念就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