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學案
2.法家(1)韓非子:主張君主要 ,提出了 。
(2)影響:把君主的權力提高到極點,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專制國家的歷史發展趨勢。
3.墨家(1)墨子:主張“ ”;宣揚“ ”;提倡節儉;主張“ ”
(2)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當時影響很大.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說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
2.說出老子、莊子、韓非子的主張。
3.分析“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和影響。
4.歸納孔子、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的貢獻。
學習重難點: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以及對儒家思想的貢獻。
二、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說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
2.說出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的主張。
(二)合作探究
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
(2)具體原因
①士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②教育和學術領域發生變化,出現了 私人 講學。
2.代表人物
(1)道家老子和 莊子。(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韓非子。
3.影響
(1)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2)“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 運動。
(3)“百家爭鳴”,是中國 學術文化 、思想道德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
(三)精講點撥
時期 人物 主張 貢獻
儒家 春秋 孔子 (1)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3)主張主張“克己復禮”,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4)首創私人講學,主張 “有教無類”
創立 儒家學派
戰國 孟子
荀子 (1) 主張“仁政”,進一步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2)主張“性本善”
(1)主張施政用“ 仁義 ”和“王道 ”,“ 以德服人”。(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 “君舟民水 觀點。(3)主張“性本惡 ”,強調用禮樂來規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 (1) 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
(2)戰國后期,儒家發展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