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與哲學》教材框架結構及內容概要
本課有兩框,第一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第二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第一框有兩目:一是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二是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
講這一框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講清楚什么是矛盾。我們講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這里強調了事物內部都有矛盾的思想,當然不是否定一事物與他事物之間也存在著矛盾或對立統一的關系。不過,當某一事物和另一個事物發生關系、構成一個矛盾統一體時,這種對立統一關系對于這個事物來說是外部矛盾或事物之間的矛盾,對于更大范圍的新的統一體來說則是它的內部矛盾,不處在統一體中的兩個事物不構成一對矛盾。
二是要講清楚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是矛盾問題的精髓。這里所說的普遍性既是指矛盾的無處不在和無時不有,即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又指一定范圍內事物矛盾的共同性質,而這同時也就是由矛盾的性質決定的事物的共性或一般。與矛盾的普遍性相對應的特殊性,則是說不同事物、不同時間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同時也是指由不同性質的矛盾所決定的事物的個性或個別。
第二框的內容目標是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義,學習抓住主要矛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包括兩目,一是講矛盾分析法是我們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二是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矛盾分析法包括矛盾規律的全部內容在認識事物解決矛盾中的運用。這一框中講了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同時強調必須對具體事物進行具體分析,這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時必須遵循的原則。
第十課 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
堅持創新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這是由辯證法的本質決定的。馬克思說:“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辯證法的革命精神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正確理解破與立的關系。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陳規成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這是“破”;根據變化發展了的實際,提出新問題,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這是“立”。
堅持創新也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決定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通過指導實踐改變世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使命和本質特點,而改變世界的關鍵就在于創新。因此,我們把樹立創新意識作為第三單元的最后一課。
本課有兩框,第一框講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第二框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第一框主要是談創新的哲學基礎,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樹立創新意識;二是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樹立創新意識。這兩方面從理論的層面說明創新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
第二框主要是談創新與社會進步的關系,從實踐的層面說明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講這一課時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講清創新是對舊事物的否定和揚棄,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第二,講清解放思想對于創新的意義。創新走的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是對前人的超越。因此,創新就要善于批判性地思考問題,正確對待權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