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與哲學》教材框架結構及內容概要
其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為前提。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關鍵,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思考呢?掌握知識是學生進行正確思考和形成創新精神的前提條件。教材決不是不注重知識傳授,而是改革創新知識的傳授方式。在這一點上與傳統有別。
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特別注意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從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呈現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目標。它的著眼點不是知識和技能的簡單給予,而是把形成知識的過程體驗、把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在給予學生知識的時候,不是把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提供案例、問題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選擇、去解決,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己去判斷是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值不值,自己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從中了解、領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材中所講的那些原理是經過他們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這樣這些原理才能進入到學生的思想深處,化為他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的血液,流淌在他們的體內。
其二,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一個關鍵,是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
新教材倡導研究性學習,把思考問題、利用資料、得出結論、解決問題貫穿于教材的全過程,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覺地實現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材的編寫首先把眼光放到學生身上,致力于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堅持把學生已經擁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出發點,認為學生憑借既有的知識和經驗,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許多現象和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這一意義上,我們應該把教材理解為實施課程標準、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強調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同加強課程的思想性、政治性相統一的。教材在選擇知識點時,充分考慮了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服務,用明確的語言表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在設計探究活動時,既注重克服說教式和成人化傾向,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判斷,又鮮明地為學生提供基本價值標準,確保學生的探究性活動在預設的軌道上、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有力地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
(三)《生活與哲學》教材的設計思路
編寫《生活與哲學》模塊的基本思路是:從生活、實踐出發,以探究性活動為手段,通過案例考察、問題辨析、情境導入等方式,呈現該模塊的基本內容。
我們把《生活與哲學》模塊的核心問題確定為:如何正確看待自然、社會(人生)和思維,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材四個單元就是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
第一單元,主要回答什么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主要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如何看待物質與意識、實踐與認識、真理與謬誤的關系,闡明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