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與哲學》教材框架結構及內容概要
先看哲學的起源。哲學起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于對生活、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的起源和“生活處處有哲學”這一命題有何相關呢?道理很簡單,既然哲學起源于人類的生活和實踐活動,而每個人都在生活、實踐、追問,包括小孩子也會追問月亮的那邊是什么?太陽的那邊又是什么?當然,這不是說小孩的思維已經是哲學思維,而只是說不管我們自覺與否,哲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經常和我們發生關系,因此,哲學并不神秘。
再看哲學的功能。哲學的功能也表明生活處處有哲學。真正的哲學,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使人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從而為人們的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哲學的這一功能是通過提高人的思維層次、鍛煉人的思維能力、提升人的境界、讓人學會生活來實現的。蘇格拉底說過,沒有經過審視和內省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人和動物不同。如果說動物只是漫無目的地“活著”,人則是自覺地“生活著”。人類的生活應該是經過思考了的生活,應該是有明確的目標和思想的生活。既然每個人都在生活,因此每個人都和哲學有關系。這樣通過“哲學的起源”、“哲學的功能”這兩個知識點說明了生活處處有哲學。
第二框“關于世界觀的學說”。這是本課的重點。在講本框時,除了講清楚什么是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外,還應該讓學生把握哲學思維的特點,即以最一般的概念和邏輯的形式把握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哲學是對具體知識的反思、概括和總結。從這個視角,把哲學和其他科學區別開來。在教材中,我們用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中起飛來說明哲學思維的特點。“密涅瓦”是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希臘人稱為雅典娜,羅馬人稱為密涅瓦,棲息在她旁邊的貓頭鷹是智慧的象征。在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可以看到整個白天所發生的一切,可以追尋其他鳥兒在整個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跡。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哲學思維的基本特點:反思、概括和總結。
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本課主要是通過考察歷史上先哲圣賢對宇宙人生的不同看法,了解他們各不相同的哲學主張,引導學生領悟哲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
本課的基本要點有二:一是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二是解釋哲學基本問題。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本課設計了兩框,第一框“哲學的基本問題”,第二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第一框的主要任務是講哲學的基本問題,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理論的意義。在講這一框時,主要應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哲學基本問題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有三種表述:一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二是精神對自然界的關系問題,三是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問題。
第二,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內容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但是,我們并沒有說,對第二方面內容的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哲學基本問題是用來劃分哲學派別的,哲學上最基本的派別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不可知論不是哲學的基本派別,而且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之間不存在一種統一的“可知論”,因此,不能用所謂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關系來模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陣營。所以,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內容,我們只是強調,絕大多數哲學家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作了肯定的回答,只有少數哲學家,如休謨、康德等對此作了否定的回答,他們的觀點被稱做不可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