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二輪復習教案專題九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②賦役征銀——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于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七、清:攤丁入畝,征收地丁銀 1.措施 ①17XX年,規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數作為征收丁稅的固定丁數,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高☆考♂資♀源網 ②雍正帝推行“攤丁入畝”,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 2.影響: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進一步松弛,隱蔽人口的現象減少,對我國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理解:這一制度的實行,部分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有利于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它廢除了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人頭稅,封建國家對勞動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絕了歷史上長期存在的隱瞞人口的現象,也促進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國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業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賦稅規則的簡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證封建國家的財政收入。) 小結: 1.以稅種來分類: ①以人丁為主要征稅依據的賦稅制度有:編戶制度、租調制、租庸調制。 ②以土地和財產為主要征稅依據的賦稅制度:初稅畝、相對而衰征、兩稅法、方田均稅法、一條鞭法、地丁銀。 ③征收貨幣的賦稅制度:募役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 2.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特點 ①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逐步向以土地財產為主轉變(以兩稅法為標志),直至取消人頭稅(以攤丁入畝為標志),反映了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馳。 ②農民由必須服徭役逐漸發展為納絹代役(以“庸”為標志)。 ③賦稅由實物為主到貨幣為主轉變(以一條鞭法為標志);反映了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 ④征稅時間由不定時逐漸發展為基本定時(以兩稅法為標志)。 ⑤稅種由繁雜多項逐漸演變為簡化單一(以一條鞭法為標志)。 考點3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土地政策一、英國的圈地運動評價 1.實現了英國農村土地所有制和經營方式的根本性變化,導致了農村階級關系的變化,其實質是英國農業的資本主義改造運動。 2.圈地運動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圈地運動中成長起來的新貴族和資產階級一起充當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為工場手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本主義性質的大農場和大牧場有利于革新技術和改良推廣新品種等,有利于工業革命條件的成熟。 3.圈地運動對農民而言是一場災難。 二、法國的土地政策:小農經濟大量長期存在 1.原因: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把逃亡貴族的土地分成小塊出售給農民,形成法國農村的小農經濟。 2.影響 ☆高☆考♂資♀源網 ①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贏得了農民對雅各賓派政權的支持,是法國大革命相對徹底的表現之一。 ②給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農業中小農經濟長期占據優勢,影響了雇傭勞動力的來源,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 三、美國的土地政策1.內容: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規定美國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續費,就可以在西部獲得一塊相當于64公頃的土地,邊疆耕種五年以上,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 2.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