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
例5、(•江蘇)“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這句名言是指()
a.真理與權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歷史和實踐來檢驗
c.真理與權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從真理,才能具有權威
例6、(XX年廣東 不定項)1930年,人們發現并證實了太陽系第9大行星——冥王星的存在。最近,美國科學家又利用先進的觀察儀器,發現了比冥王星距太陽距離遠30億公里的“賽德娜”,認為這可能是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但許多天文學家對此提出了異議。這說明人的認識()
a具有不確定性 b.受客觀條件制約
c.是由認識工具決定的 d.隨著實踐的深入而發展
(四)認識過程 p48-49
1、認識的反復性
(1)為什么認識具有反復性?
(2)認識反復性的過程: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認識的無限性
(1)為什么認識具有無限性?
(2)認識的無限性的過程: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3、認識過程: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例7、(•全國春季)XX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發現單純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釋復雜的決策性行為,因此將心理學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經濟學中,從而為一個嶄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這表明了()
a要正確地認識事物必須借助心理分析 b.人們的認識不斷地深化、擴展、推移
c.認識事物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d.客觀形勢發展了,主觀認識也應跟著發展
二、難點解疑
1、“認識的來源”與“獲取認識的途徑”
獲取認識雖然有兩個途徑,即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但從根本上講,無論是自己親自獲得的認識,還是前人或他人的認識,都離不開實踐。認識只能在實踐中獲得,實踐是認識的唯一源泉。
2、認識的“根本任務”與認識的“最終目的”
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實踐。認識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的又統一于認識運動的總過程。完成了認識的任務,則實現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達到了認識的目的,則實現了第二次飛躍。
3、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①含義不同,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科學理論是真理性認識的系統化。②認識和理論都有正確的東西,但又含有非科學的因素。真理、科學理論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觀本質 ,真理、科學理論也需要發展(有條件性)
聯系:①它們都來源于實踐 ,主觀性的東西 ,統一于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 ②它們的內容都是客觀的,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們的形式都是主觀的。③科學理論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理論,是真理性的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都屬于人們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