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
三、高考實戰演練:
1、(05•江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a.實踐的觀點 b.矛盾的觀點 c.全局的觀點 d.聯系的觀點
2、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膾炙人口:“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蓬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詩人用擬人手法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哲理,就是()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書是知識的源泉
c.科學的發展需要想象 d.要愛護環境
3.從英國科學家首次培育出克隆羊“多利”,到利用上皮細胞克隆出牛,再到今天科學家可以利用原位干細胞再造器官組織,生命科學不斷取得重大進展。這說明()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認識反作用于實踐
c.科學實驗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d.實踐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歷史性活動
4.下列觀點與“實踐出真知”相吻合的是…()
a.實踐只產生正確的認識 b.認識來源于我們的頭腦
c.鄧小平理論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 d.真理第一
5. (XX年全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這段話說明了()
a.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 b.人的意識具有創造性
c.認識有時是獨立于實踐之外的 d.實踐在認識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6、XX年10月9日,國家測繪局宣布,經過一個多月的測量確定,珠穆朗瑪峰的新高程為8844.43米,1975年公布的數據8848. 13米停止使用。事實上,這次測量產生的高度變化,是由測量技術的改進得出的精確高度,珠峰高度究竟是升高還是降低還不能確定。這說明()
a.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變化是客觀的
b.人們的認識隨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c.人們對珠穆朗瑪峰的認識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d.事物是變化發展的,珠峰的高度隨人們對它的認識的深化而不斷發展
7.宋代的莊綽在《養柑蟻》一文中說:“廣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種柑橘以圖利,常患小蟲,損失其實。惟樹多蟻,則蟲不能生,故園戶之家,買蟻于人。遂有收而販者,用豬羊胖脂其中,張口置蟻穴旁,侯蟻人中,則持之而去,謂之養柑蟻。”老百姓利用螞蟻治蟲的事實說明
①生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②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實踐
③生產實踐的規模受歷史條件制約 ④生產實踐中獲得的認識都是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