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體知識考前梳理速記資料
★小結:(1)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2)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不僅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而且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8、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1)規律的客觀性:指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們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集中表現為不可抗拒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2)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想、做、精神狀態)。
(3)二者關系(原理):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充分發揮主觀是人們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
方法論:把尊重客觀規律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改造世界,造福人類。
反對錯誤傾向:不尊重客觀規律,片面夸大主觀能動性的唯心主義觀點;夸大客觀規律的制約作用,放棄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悲觀失望、無所作為的形而上學觀點。
9、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它要求我們要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動。
(2)哲學依據: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
(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的的意義:
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4)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
①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出發,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主觀思想和行動
②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和把握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
③把握全面的、變動的、整體的實際,使主觀與客觀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主觀主義
④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觀察和分析客觀事物,反對形而上學
⑤解放思想,充分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10、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我國目前最大的實際是--中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正確認識和把握國情,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科學地制定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
要求:學習中國歷史,接觸社會生活,參加社會實踐。
11、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或存在與思維)的關系問題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對此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此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分水嶺。
(2)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唯物主義(根本觀點是物質決定意識)和唯心主義(根本觀點是意識決定物質);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劃分二者的惟一標準。
12、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人們要正確認識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就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從主觀因素來講,這是我們成功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