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體知識考前梳理速記資料
2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地位: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2)基本內容:
①地位關系:中共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共與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
②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③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④根本活動準則:憲法和法律(中共與各民主黨派都在憲法規定范圍內享有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3)重要機構—--人民政協:
①性質: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職能:(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
a.政治協商 b。民主監督 c。參政議政
(4)優越性:
①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 ②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③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④有利于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5)我國不能實行西方的多黨制:
①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
② 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
③主張在我國實行多黨制,實質上是要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這樣,人民政權就要喪失,社會主義制度就要被顛覆,必將造成社會倒退,全國各族人民絕不允許出現這種局面。
22、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1)是中國工人階級以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3)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奮斗目標;
(4)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2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1)其領導地位的確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條件決定的,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人民的正確選擇。
(2)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根本上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中共的性質決定。
①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②才能創造穩定社會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③才能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搞好現代化建設。
24、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1)領導方式:
①政治領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決策并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
②思想領導(進行指導思想上的宣傳教育、精神文明建設);
③組織領導(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作用;推薦選拔培養重要干部)
(2)執政方式:
①科學執政(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②民主執政(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
③依法執政(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基本方式)
25、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1)目的: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使黨永葆先進性、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2)途徑(要求):
①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a.重要性: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關系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是黨的建設主線;先進性是黨的本質屬性,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