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體知識考前梳理速記資料
⑺企業競爭:
①要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a重要性: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
b集中表現: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②提倡正當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法律、準則、技術、管理、質量、信譽)
23、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
廠長(經理)――法人代表,全面負責生產經營,處于中心地位,行政指揮
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地位、保證監督作用
職工代表大會――民主管理基本形式
我國國有企業的領導體制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和完善廠長(經理)負責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24、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1)重要性: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企業經營者的素質對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和企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2)應具備的素質: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國企)、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業務素質
(四)生產之宏觀篇:產業和勞動者
25、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1)地位: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自立的基礎,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進步的保障。
(2)現狀:基礎脆弱、發展滯后、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影響和諧。
(3)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必須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
具體措施: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三靠投入 四靠產業化經營 五靠結構優化 六靠鄉鎮企業
(4)如何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①確保糧食安全,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
②堅持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
③關健是發展農業科學技術,加快農業科技創新 ④增加農業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⑤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⑥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中的二、三產業
⑦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農業對外開放
26、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1)地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主要表現為工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技術改造的物質基礎。
(2)作用:①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 ②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③為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種消費品 ④是國家積累的主要來源 ⑤是加強國防的重要條件
(3)如何實現我國工業現代化?
――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升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工業由大變強,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27、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1)四個層次:流通部門、生產生活服務部門、居民素質服務部門、公共需要服務部門。
(2)地位: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征,其繁榮與發展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
意義:有利于推進工業化現代化、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3)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①原因:a。我國的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后,三大產業之間比例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