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體知識考前梳理速記資料
征稅對象――經營活動的營業額 意義――稅源廣,是增加財政收入和調節經濟的重要稅種
③消費稅
征稅對象――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
意義――合理調節消費行為,抑制超前消費,間接引導投資流向,保證財政收入,避免因過度消費而損害人們的健康、危害社會秩序和破壞生態環境
④企業所得稅
征稅對象:納稅人的純收益 意義:是國家參與企業利潤分配、正確處理國家與企業分配關系的一個重要稅種
⑤個人所得稅
征稅范圍――工薪所得、偶然所得等11項
意義――直接涉及公民個人,對調節個人收入、增加財政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征稅計算:個人工薪減去必要扣除(如社會保險等),再減去個稅起征點,余下為應納稅所得額,然后將應納稅所得額分段(分檔)計算,累加。
(3)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①是公民社會責任感、國家主人翁的體現; ②是國家職能實現的保證,公民享受其服務的前提;
③各種違反稅法的行為都是缺乏責任心而又不講道德的。
(六)分配之具體篇:銀行和儲蓄
38、銀行的產生
銀行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經貨幣兌換業到貨幣經營業再到貨幣放貸為主業三階段而產生。是充當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39、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
(1)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①性質: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國家機關,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我國銀行金融機構的領導力量。
②職能:a。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 b。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c.經理國庫; d.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
(2)商業銀行:
①性質:以經營存、放款為主要業務,以銀行利潤為主要目標的企業法人。
②組成: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
(3)政策性銀行:
①性質:為確保國家大型基本建設和大宗進口貿易順利完成而設立并向其提供國家政策性專項貸款的專業銀行。
②目的:建立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
③組成: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XX年已改制成為股份制商業銀行)
40、銀行的業務和作用
(1)業務: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轉帳結算(主要信用工具:支票、匯票、信用卡)
(2)作用:①籌集分配資金---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 ②掌握經濟信息---提供決策依據
③經濟監管---優化結構提高效益
41、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1)是什么:
信用——商品買賣中的延期付款、賒銷或預付款以及貨幣的借貸行為的總稱。其實質是發生貨幣或商品的暫時轉讓后,能信守承諾不違約、按期兌現不折扣、還本付息不拖欠等。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指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
(2)為什么:
①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又是信用經濟,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交易的基本精神,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建設現代市場經濟的必要條件(基石),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有利于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