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體知識考前梳理速記資料
(3)要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①堅持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②既要重視學習書本知識,更要重視在實踐中鍛煉成才 ;
③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向人民群眾學習間接經驗,是獲得認識的途徑之一;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和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理性認識回到實踐)是一致的。
(四)人生觀和價值觀
5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1)含義: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
(2)原理: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后的、反動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3)方法論:注意發揮科學的社會意識的重大促進作用。
應用:“以德治國”,實施公民道德建設,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
5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價值――哲學上的價值是指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系。
價值觀--指人們斷定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
(2)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3)價值觀導向作用原理: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
①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②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的指向就不同;③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4)方法論: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5)正確價值觀的標準: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和人類根本利益。
(6)應用:必須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①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③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④社會主義榮辱觀
53、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
(1)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具有一致性: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存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二者也具有不一致性,集體利益是全局利益、長遠利益,個人利益是局部利益、眼前利益。
(2)方法論:要求我們要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同時也要求集體要更好地滿足個人的正當利益;反對個人主義。
(3)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正確的價值取向:
從正確價值觀的標準看,集體主義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系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從集體主義的內涵來看,集體主義能正確地解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從社會意識的反作用看,集體主義是我國人民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力量源泉。
(4)堅持集體主義應注意:
在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的前提下,允許個人可以作出不同的價值選擇;個人正當利益應該得到維護;集體應為個人利益實現創造條件。
54、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集體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