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第五課 文化創新考點專項復習
第二,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共同態度:一是保存、整理;二是鑒別、選擇;三是揚棄、會通。三者不斷循環,而不是一次性完成。
辨析:文化創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職責
解析:不科學。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創新中肩負著重大責任,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創新必須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刻苦鉆研,銳意創新,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所以,不能把文化創造僅僅理解為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職責。
【典題例題】中醫藥學術體系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今天,在“中醫現代化”的口號下,有人把盲目改造中醫傳統、簡單模仿西醫當成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墒,失去了傳統文化依托的中醫,就如同離開了土壤的大樹,只有枯萎和死亡。這說明………( )
a.中醫藥學不需要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b.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
c.弘揚中醫藥文化不需要體現時代精神d.中醫藥學要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仃何外來文化
解析:對中醫進行盲目改造、簡單模仿,實際上是對傳統文化的否定,是民族虛無主義的表現,答案為b項。
答案:b
綜合探究 建立“學習型社會”
基本觀點:
1.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性
(1)建立學習型社會,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2)建立學習型社會,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著文化傳承方式的新變革。一方面,人類知識的總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爆炸”使人們不能不改變傳統的教育和學習方式;另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學習方式的改進,提供了物質條件。
2.學習型社會的內涵和特點
(1)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學習條件、強烈的學習愿望和自覺的學習行為,學習、工作、生活相交融。終身學習,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成為人們實際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隨人的一生。
(2)學習型社會的特點
①人人是學習之人,時時是學習之時,處處是學習之所,事事是學習之機。
②只有終身學習,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③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為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人們需要學會利用現代傳播技術進行學習。
3.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終身教育的平臺,使每個公民都可以隨時隨地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才能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4.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目的
建立“學習型社會”就是要使每個人都能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