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
4、水利設施的逐漸完善:
農業生產的發展離不開水利設施的興建。大禹治水的傳說,反映了上古時代先民為戰勝自然災害、發展生產而興修水利工程的艱苦歷程。
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提高,推動了水利建設的發展,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芍陂、都江堰、鄭國渠以及西漢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陸續建成。
長期以來,黃河一直是中國農耕經濟的命脈。黃河是否安流,成為影響朝廷財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漢代起政府經常組織大規模的治河工程。較為著名的是在漢明帝派王景負責治理黃河,成效顯著。
在邊疆和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古代農民充分發揮創造能力,因地制宜,興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區的坎兒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中國古人積累了豐富的農業技術經驗,有著精湛的農學知識理論。
思維激活
說一說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農耕技術、灌溉工具、水利技術有哪些發展進步?表現如何?
做一做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這則材料是對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評價
a.春秋時期的芍陂 b.西漢的白渠
c.戰國時期的都江堰 d.漢代治理黃河
答案:c
三、個體小農經濟的產生:
1、產生:
我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在不斷發展進步,商周時期,由于農具原始,多采用大規模簡單協作方式進行農業生產。
隨著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進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現,自耕農經濟應運而生。自耕農出現于春秋時期,他們擁有部分土地,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是當時自耕農的主要經營方式。從此,“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也稱為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
2、小農經濟的特點: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自耕農除鹽鐵之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較穩定,也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但是小農經濟的狹小生產規模和簡單的性別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為阻礙近代生產發展的因素。
自耕農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統治者過度的剝削和壓榨是自耕農破產的原因之一。
思維激活
說一說 個體小農經濟是怎樣產生的?有何特點?
做一做 白居易的詩篇《朱陳村》描寫唐代男耕女織的景象:“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陳村民,死為陳村塵。……”詩中描寫的小農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有 ①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性別分工導致難以擴大生產 ②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 ③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④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