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
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①小農經濟規模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抗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農經濟規模小和條件簡陋,加之封建剝削的沉重,農業始終維持著簡單再生產,頑固的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③封建政府統治的腐朽、剝削的沉重及社會的動蕩。
案例:“五口之家,治百畝之田”,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耕農經濟是封建經濟的基本形式,下面對這一經濟形式認識正確的是 ①自耕農經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② 自耕農經濟的基本特點是男耕女織 ③自耕農經濟形勢下的家庭結構比較穩定 ④自耕農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自耕農經濟是自然經濟的表現形式,其基本特點是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高考經典感悟
考查點:自耕農經濟的特點
例一 (•山東文綜•11)白居易詩:“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詩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②重視農業的觀念 ③家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遷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從題干材料的信息反映出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這種經濟形態下,家庭手工業的產品主要用來自己消費,而不是用來流通,排除③,就不難找到答案。
考查點:商周時期的農業生產
例二 (•廣東•1)下列選項中,能反映商朝農耕生產的是
a.殷墟戴刑具陶俑 b.牛耕圖
c.甲骨文 d.鐵犁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題要注意題干中的兩個關鍵詞“商朝”“農耕生產”。b、d兩項反映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農耕生產狀況;a項反映的是商朝奴隸的悲慘遭遇;甲骨文記錄了祭祀、戰爭、漁獵、農事等。
同步優化訓練
一、選擇題
原始社會時期,我國的原始農業就已經產生。請回答1--2題
1、原始農業產生的標志是
a.采集經濟的出現 b. 種植經濟的出現
c. 漁獵經濟的出現 d.畜牧業的出現
2、下列對原始農業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 生產工具的發明是原始農業確立的基礎
b. 農作物種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
c. 采集經濟是原始農業的基礎
d. 家畜飼養成為原始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原始社會到隋唐時期,我國古代的耕作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回答3---6題。
3、商周時期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種 b.普遍使用青銅農具
c.大規模簡單協作 d.精耕細作
4、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農用動力的革命是指
a.鐵器時代的到來 b.牛耕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