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①皇權的至高無上;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
②皇帝直接任免各級官吏;皇帝從決策到行使權力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
③皇權借助于神權來鞏固和加強;以文化專制來鞏固政治專制。
④中央和地方、君權和相權的矛盾伴隨于中央集權制度。 題2 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是( )
a.規定皇權至高無上 b.中央設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縣制度 d.頒布秦律,嚴刑峻法
答案 a
解析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皇帝總攬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其地位不可逾越。所以,皇權至上是秦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
郡縣制的全面推行
1.由來
(1)郡縣制度是春秋戰國時期以來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2)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在新兼并的地區設郡縣。
(3)秦統一后,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
2.內容
(1)行政區劃
①秦始皇把全國分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一郡之內又分若干縣。
②縣以下設鄉、里等基層行政機構。
(2)官僚機構
①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對上承受中央命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な囟ㄆ谙蜇┫鄥R報工作。
②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
③郡守和縣令、縣長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響
(1)秦朝通過郡縣制,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國的每個地方、每戶人家都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中。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
郡縣制與分封制的比較
(1)分封制是與宗法制相聯系的,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郡縣制是在國家大一統的條件下實行的,是按地域劃分的。
(2)分封的諸侯王位世襲,并擁有封地;郡縣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調遷,官位概不世襲,官吏只有俸祿沒有封地。
(3)諸侯國具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郡縣制的全面推行,削弱了地方的獨立性,對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題3 20世紀90年代,陜西章臺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時加蓋了印章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這一發現可以印證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實 b.出現了造紙業的事實
c.實行了郡縣制度的事實 d.用泥制陶的事實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獲取題干中的有效信息,由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可知當時已實行了郡縣制。
【史料文本】 閱讀教材p8“秦朝疆域圖”。
【信息解讀】 通過閱讀插圖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秦朝長城的起止點,設置的南海、桂林、象郡等郡,認識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的作用。
【史料應用】 1.結合秦朝的疆域圖,分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
答案 (1)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鞏固了秦朝的統治。
(2)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史料文本】 閱讀教材p9[歷史縱橫]和“陽陵虎符”插圖。
【信息解讀】 歷史縱橫反映了“皇帝”名號的由來,實際上反映了秦王嬴政不滿足于人間的最高統治者,還要將自己的權威賦予神的力量!盎⒎狈从沉嘶实壅莆找磺写髾,維護自己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