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分若干縣。
(2)影響:①秦朝通過郡縣制,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國的每個地方、每戶人家都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中。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
完善。
基礎鞏固
1.在阿房宮遺址出土的一塊秦磚上,用小篆刻寫了“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十二個字。其中“海內皆臣”這四個字最能表明秦朝( )
a.國家統一 b.經濟繁榮
c.文化統一 d.百姓安居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基本辨別能力。“海內皆臣”表明國家統一,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2.以下有關嬴政定“皇帝”稱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權的意圖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權的產物 d.體現了專制主義傾向
答案 b
解析 秦始皇認為其功勞超過了三皇五帝,所以b項的說法不合史實。其他各項符合對皇帝制的評價。
3.下圖是秦陽陵虎符,銅鑄,中分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銘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陽陵。”發兵,必須左、右半符驗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應是( )
秦陽陵虎符
a.太尉 b.皇帝
c.丞相 d.御史大夫
答案 b
解析 虎符是調兵所用的權力標志物,一半由皇帝掌握,另一半由將軍掌握,合在一起才能調兵。
4.秦和西漢前期,丞相為“百官之長”,其主要職責是( )
a.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
b.對重大軍政事務作出決定
c.處理朝廷各種日常軍政事務
d.代表皇帝監督百官
答案 a
解析 由四個選項可判斷,b項中皇帝對重大軍政事務作出決定;c項九卿處理朝廷各種日常軍政事務;d項中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監督百官,從而得出答案為a。
5.下圖是統治者為維護統治建立的兩種政治制度,它們分別是( )
a.分封制和郡縣制 b.宗法制和郡縣制
c.分封制和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制和三省六部制
答案 a
解析 根據圖示可判斷是分封制和郡縣制。兩種政治制度的推行,都加強了統治。
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生于19xx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b.焚書坑儒,實行思想專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選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答案 a
解析 從“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和“公元前221年”等信息可判斷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7.秦實行中央集權制度的積極意義是( )
a.加劇了社會矛盾,無益于社會發展
b.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助于秦長治久安
c.避免了國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穩定
d.造成君主獨裁,導致政治黑暗
答案 c
解析 a、d兩項沒有體現積極意義;b項的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中央集權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分裂,因而有助于政治穩定。
能力提升
8.中國古代有一個統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郡縣制,建立起中央集權制的政治模式。據此判斷,這個王朝是( )
a.西周 b.秦朝 c.東漢 d.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