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教案
這份材料又說明了什么?(全面落后的劣勢把我們在理論上的那些優勢也轉化為劣勢了。由于調兵速度快,英軍往往在局部形成兵力優勢,而且以逸待勞,再加上軍事上的“代差”,清軍焉能不敗?如果只強調紙面上的數字優勢,那就是“紙上談兵”,在實際中作不得數的。)
被外人侵略,理應振奮民族精神,鼓舞斗爭的士氣,但是,由于清政府政治腐敗,與民眾之間長期的尖銳對立,“防民甚于防寇”,武裝民眾不可能,民心可用是空話。三元里抗英與其說是衛國,不如說是保家,而且所謂勝利只是靠夜色和大雨,偶然因素極大。關鍵在于,鴉片戰爭時,中國的民族意識尚未萌芽,反對外來侵略的斗爭缺乏經驗。因此抗日戰爭中可以寄予厚望的人民戰爭在鴉片戰爭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綜上所述,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取得勝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個結論不易接受,卻很難否定。
案例三 雨果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譴責
(師)請同學們看這段材料。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從他們的行為來看,勝利者也可能是強盜。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洗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平分贓物。真是豐功偉績,天賜的橫財!兩個勝利者一個裝滿了他的口袋,另一個看見了,就塞滿了他的箱子。然后,他們手挽著手,哈哈大笑著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歷史。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維克多·雨果大家可以從這段材料中看出什么?
(生)英法聯軍的暴行人神共憤,天地不容,受到全世界的譴責。
(師)對。還能想到些什么?
(生:討論)略。
(師)雨果是哪國人?
(生)法國。
(師)作為法國人卻公開譴責自己的國家,并把法國稱為強盜。雨果算不算“法奸”?
(生:思考,爭論)[多數學生認為不能算]
(師)雨果恰恰是真正的愛國者。因為真正的愛國主義絕不能故意無視自身的缺點和錯誤。愛你的國家,就要從最根本上去維護她的榮譽,而不是頭腦發熱,容不得別人說任何不是。我們中國人也該這樣去愛國。
[注:這一段材料的引申用法與知識和能力的教學無關,主要作用體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上。]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1.……鴉片戰爭時期,一些中國人對毒品的危害已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為什么在其后許多年里鴉片仍不能在中國禁絕?
解題關鍵:分析鴉片作為一種毒品在中國社會廣泛流傳的根本原因。
思路引領:嘗試從現象到本質地去分析鴉片流毒天下的根源,可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角度去思考,最終盡可能全面地歸納出鴉片無法在中國禁絕的原因。
答案提示:外部原因:鴉片戰爭中國戰敗,雖然鴉片貿易仍屬非法,但是外國鴉片販子為牟取暴利,更加肆無忌憚地向中國輸入鴉片,甚至曾有要求中國政府允諾鴉片貿易合法化的叫囂。內部原因:鴉片系稱癮型毒品,一旦沾染,很難禁絕;國內也有大量鴉片販子和煙館老板貪財好貨,不惜損德敗法,經營毒品;因販賣鴉片利潤極高,更有鴉片販子教唆甚至組織中國人在境內種植鴉片;自嚴禁派的領袖林則徐獲罪遣戍伊犁之后,中國官員或畏懼洋人不敢查禁,或為利益驅使,貪贓受賄,暗中縱容,使鴉片走私愈演愈烈;清末民初,天下大亂,軍閥割據勢力為籌集軍費往往公開種植販賣鴉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