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框架結構及內容概要
○ 搞好優撫、防災和救災工作。如擁軍優屬、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災害預警、救濟受災地區和群眾。
○ 人口控制。如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等。
○ 保護環境、防止污染。
3.關于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問題
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目前我國政治生活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墩紊睢方滩牡诙䥺卧状尉幦脒@個重大的政治內容,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意義深遠。講授這個問題,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對政府權力制約和監督的必要性。
首先,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仆,因此,政府行使權力必須受人民監督。
其次,權力是把“雙刃劍”,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權力運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另一方面,權力一旦失去約束,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會產生難以預料的惡果。在現有制度仍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少數掌握政府權力的公職人員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權力來牟取私利,產生貪污腐敗現象。為了防止權力被濫用,就必須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
(2)建立和健全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
怎樣才能使政府權力受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關鍵在于建立和健全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兩者缺一不可。
一靠民主,就是充分發揮人民的民主機制,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一是要保障人民的選舉權。二是要保障人民的監督權。三是要保障人民的罷免權。制約和監督的權威性是由罷免權來支撐的。四是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權。依法將行政機關的活動和決策及時向社會通報,使之置于人民的關注之下。
二靠法制。法律制度具有規范性、強制性、根本性和長期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任何權力都要受制于法律,由法律確認,靠法律規范,按法律行使。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制度,公民能夠充分運用自己的民主權利,才能夠有效地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的濫用。
(3)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
依據憲法和法律,我國已初步建立起行政監督體系。這個體系包括行政內部的監督和行政外部的監督。
○ 行政內部監督體系。行政機關作為行政監督的一個特殊主體,它的監督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下級行政機關對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互不相隸屬的行政機關之間的相互監督;行政機關內部特別機構的監督,包括行政監察機關的監督、審計監督、法制部門的監督。
○ 行政外部監督體系。主要有: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即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國家行政機關實施的監督;政黨的監督,包括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對政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人民法院的監督和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監督,包括社會團體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直接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
從總體看,我國已形成多層次、多角度的行政監督體系,但還很不完善,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第三單元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一)本單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