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框架結構及內容概要
第二,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中,增添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政治生活》教材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中,增添了黨中央在實踐中所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體現了教材與時俱進的時代感。例如,在“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的編寫中,表述了我國政府改革的新觀點,即建設服務型的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等;關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問題,按照xx大以來黨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思想作了表述,如闡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意義、黨的執政宗旨、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執政的根本保證等問題;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方面,闡明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特點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的觀點;關于宗教政策問題,根據中央關于宗教政策的最新精神作了表述;等等。同時,教材盡可能反映我國政治生活最新的發展,如人權入憲、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等,這些都體現了時代特點。
第三,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助于優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政治生活》教材秉承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習理念,揚棄傳統教材說理型的呈現方式,以活動型、探究型與合作學習型的教材呈現方式,為教師與學生主動地教與學創設一個新的平臺,有助于推動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革,使之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有效的資源、工具和指南。
第四,教材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新課程改革極其重視課程實施的過程,認為學生在探索新知識時的經歷與思考和獲得新知識時的感悟與體驗,都是為學生人格的發展提供廣闊的時空,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訓練能力和內化信念必經的重要環節。因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教材通過創設教學情景,提供案例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問題,探討、思考問題,然后實現問題的解決或深入。為了更好地引導教學過程,教材還注重教學活動化,增強教學實踐性并采用多種表現形式。這表現在既有引導學生思維活動的,也有引導行為活動的,還有綜合性的研究性學習等形式。為使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有更開闊的空間,教材的編寫還注重開放性,具體表現為背景材料的開放性、資料呈現的開放性和問題設計的開放性。由此可見,《政治生活》是一本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教材。
三、《政治生活》施教中要把握的重點、難點及相關的理論
第一單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本單元地位
本單元以學生身邊的政治生活為基礎組織知識內容,是課程的首篇。它回答了有關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最基本問題,闡明學生政治生活的政治環境,即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它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是新型的國家制度;我國公民政治生活的特點、內容;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政治行為基本準則,公民有序地參與政治就是在黨的領導下遵循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責任、程序、要求參與政治生活等。
(二)本單元的邏輯結構及知識體系
這個圖表展示了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和要點。教材的第一課是講我國的國家性質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專政,民主具有真實性、廣泛性。民主真實性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并履行相應的義務。這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和基本準則。第二課闡述了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介紹了公民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權利的形式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