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框架結構及內容概要
(三)教學重點、難點提示
○ 如何理解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新時期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及其時代內涵。
○ 我國公民政治生活的特點、內容和主要作用。
○ 我國公民行使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權利的方式與意義。
○ 我國公民如何做到有序參與政治生活。
(四)本單元要把握的理論問題
1.公民政治生活內容的界定和描述
(1)關于政治與政治生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并沒有要求學生掌握政治的概念,但是,要講授政治生活離不開對政治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掌握政治的含義。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政治根源于經濟,由經濟決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經濟。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在階級社會里,政治的實質是階級關系和階段斗爭。政治關系依社會的發展而變動,在我國現階段,政治關系主要是人民內部的關系。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來,政治被賦予新的內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成為我國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根據對政治的這種理解,政治生活的特點往往涉及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問題。例如,政府權力的行使是否規范、社會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公民權益的保障是否健全等。
(2)當代中國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
政治生活是公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公民的政治生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們政治生活的追求;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是公民政治生活的有機構成部分。
2.關于民主理論
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是貫穿《政治生活》教材的一根主線。在第一單元中闡明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的民主,我國公民享有的廣泛民主權利、公民履行民主權利的方式與途徑等。這些教學內容涉及有關民主的各個方面。因此,我們要弄清關于民主的含義、民主的性質、民主發展的條件、民主的領域等問題。
(1)民主的含義。
民主首先是指與專制獨裁統治不同的,在統治階級內部實行“多數人的統治”的國家制度。民主制度是人類社會各種制度中的一種,用于規范人們的政治生活。
民主又是一個含義很廣的概念,常用以表現具有平等、自由性質的現象。如民主政治、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權利等。
(2)民主的性質。
作為一種國家制度,民主具有階級性。“多數人的統治”是指統治階級中的多數人。民主總是屬于統治階級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在當代世界,存在資產階級民主與社會主義民主兩種不同性質的民主。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3)不同領域的民主。
在《政治生活》教材中,論述了黨內民主、選舉人大代表的民主和選舉居委會、村委會主任的民主。如何認識這些不同領域的民主呢?下面將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