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導學案
師:所以對于現在學校要求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些同學似乎有些不滿,實際上就我認為,作為一名學生,在學校還是穿校服好,校服是一種標志,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我人生路途上學習路段的標牌。回家了,要不要穿呢?因人而異。有些同學為了展示一下自己青春的風采,張揚一下個性也是應該的。但不能過分,為“風度”而舍“溫度”,就要付出感冒的代價。
師:第四個問題,
生:求實心理。自駕游方便、省錢,符合自己的需要。
師:一起看書本p21 求實心理:在消費時綜合考慮商品的價格、質量、售后服務等各方面情況,從實際出發,而不是跟風買,搞攀比。
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行為,講究實惠,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是一種理智的消費行為。我們應該要提倡,加以發揚。
師:在這四種消費心理中,前面三種心理都有可能使我們走上消費的誤區,求實心理是當今社會所提倡的,送給同學們一首詩:(多媒體)
師:希望同學們能夠理智消費,那么如果我們想做一名理智的消費者應該怎么做呢?
二、做理智的消費者
師:首先請同學們看一封家書:(點擊)思考這體現哪些消費心理?這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可取嗎?如果不可取的話,你要如何幫助他呢?(小組討論)
生:略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師:對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如何理解?
生:思考
師:量入為出——消費支出應該與自己的收入相適應,如何理解這里的“入”?
分析:收入既包括當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就是說人們在消費時要考慮收入能力這個動態因素。如果你的月收入一個月1000元,那么你請同學們吃一頓,為了面子,花了5000元,很明顯,你這種消費行為是非常不理智,可能會使你的接下來生活更加困苦。
師:適度消費原則就是要求人們的消費與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應該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而不能超前消費也不能抑制消費,否則,一方面,會影響個人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社會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當前我們國家已經形成買方市場,應該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帶動作用。
師:思考“貸款消費與適度消費是否相矛盾呢?”(分析)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師:盲目從眾是消費中常見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也是對普通消費者影響最大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前蘇聯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曾說過:“流行的不一定好,比如流行感冒。”我們不妨歸納一下,理性消費該怎么做?
生1:消費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而且要適合自己的需要。
生2:消費時要有主見,不人云亦云,不隨大流、追風頭。
生3:寬以待人,心態平和,不能因賭氣而消費。(舉例)
生4:消費要協調,不能只重物質消費而忽視精神消費。
師:看漫畫再結合黃金周舉例說明:如對于國慶節長假,一些社會學者指出不能僅僅被當作是消費和休閑的假日,人們還應在回味歷史的同時,注重享受文化的滋養。國慶“黃金周”不能只有“黃金”,而淡忘了“文化”。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把國慶節成了旅游節、購物節,"黃金周"是商家炒作的賣點,節日的精神文化內涵抽空了。“在節日里,主要是體驗和感受它的文化。比如國慶,我們感受一種崇高的國家情感。所以不能將節日當成一般假日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