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學案11
18 《孟子》兩章
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1、《孟子•公孫丑》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統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 《孟子•告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關于人才要在困難環境中磨煉造就
2、sù pàn yuè bì
3、(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
4、c
5、護城河 水池、池塘
6、略
能力提高
1、c 2、b3、(1)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2)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必將導致滅亡。
4、c5、略
開放探究
1.這樣嘗試著和別人換一下位置,平心靜氣地揣度它,我果真沒有一點過失嗎?或:如果設身處地,平心靜氣地揣度它,我難道沒有一點過失嗎?
2.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或:治學要嚴謹,不要自以為是。
3.指出現象→講述道理 或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4.示例:①這種行為不妥當。對古書沒有認真分析研究,不要妄加評論和否定。
②對這種行為不能簡單肯定或否定。讀古書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③這種行為有可取之處。“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敢于質疑,大膽質疑。
19 魚我所欲也
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1、①wéi,動詞,做,干。②wù,動詞,厭惡③wèi,介詞,為了④dān 名詞 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⑤cù 動詞 用腳踢 ○6xìe 動詞 認為值得,這里是接受的意思2、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④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⑤是/亦不可以已乎3、①“辟”通“避”,躲避②“辯”通“辨”,辨別③“得”通“德”,恩惠(動詞)、感激④“與”通“歟”,語氣詞“嗎”4、c
①此題無固定答案。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如:為人民謀解放,為了四化建設,為了別人的安危等。②此題無固定答案。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殺人放火等。③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④指側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能力提高
1、略2、(1)同時擁有(2)比(3)禍患、災難(4)生存、活(5)侍奉(6)通“辨,辨別”3、(1)不僅僅賢能的人有這樣的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是賢能的人能不喪失罷了。(2)萬鐘這樣的豐厚俸祿,對于我有什么益處呢?4、(1)舍生取義(2)答案不唯一,要言之成理(3)富貴不能淫。5、略
開放探究
1、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參考答案:古時候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飲食,對一個饑餓的人大聲吆喝:“喂!來吃。”饑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個地步的。終于不食而死(見于《禮記.檀弓》)。今泛指帶有污辱性的施舍。(要求:故事敘述大致完整得,點明出處,成語意基本解釋清楚。)
20 《莊子》故事兩則
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1、《莊子 秋水》 戰國 道 2、志向高潔之士(文章中喻莊子) 醉心功名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 功名利祿 3、(1)動詞,做宰相(2)前“嚇”為擬聲詞,后“嚇”為動詞,嚇唬(3)這(4)怎么 4、(1)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2)白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