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第一課 責任與角色同在 教案
(答:付出了勞動、汗水,收獲的是他人的贊許、認可及自身價值的提升)。1、社會需要相互幫助和關愛2、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活動5:自己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這些活動對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響?(答:參加公益活動有:植樹造林;宣傳環保知識,防火,防水知識;祭掃烈士墓;到敬老院等。影響:可鍛煉自己,自身價值得到提升,帶動更多人與我同行,創建互幫、關愛的社會)問題2: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有何重要意義?(參見①p24下②p25中)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激發學生關愛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情懷,從小就樹立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主人翁意識。 鞏固練習: 1、公民應該怎樣承擔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的?(參見:①p22中、②p23中上、③p23下中、④p23下) 2、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有何重要意義?3、《高效速練》第二課第二框。板書設計第三框《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教案
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勇于承認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好公民。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信守承諾,勇擔過錯是我們負責任的表現,要把履行各種職責看成是自己份內的事,要自覺承擔責任,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出、解答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信守承諾,勇擔過錯 難點:自覺承擔責任 教學方法:結合學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檢測相關基礎知識,并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作適當點撥 課前準備(1)教師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對于責任的認識,對自己的責任意識有何評價。 (2)學生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并尋找現實社會生活中中學生(或者自己)存在哪些負責任行為與不負責任的行為。 (3)學生反思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準備好討論發言材料。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活動1:見課文第26頁討論:(1)如果商場送貨工不能按時送貨,那么會…… (答:出現兩種情況:劉汀為履行對同學的承諾,不繼續等,送貨工來送貨,沒有人,白跑一次,浪費了人力和時間;劉汀繼續等,耽誤去學校出黑板報。) (2)如果送貨工準時把電視機送到而劉家沒人等候,那么會…… (答:準時到,沒有人,會給商場的計劃帶來麻煩,商場可能會要劉家承擔相應的責任(收費等) (3)根據你的理解,請把故事續寫下去。 (答:略) 小結:我們許下諾言,就意味著自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信守承諾,就會贏得他人的信任。 講授新課三、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一)信守承諾 勇擔過錯1、信守承諾是負責任的表現;顒2:吳小玉是一名初中女生,她很想自己打工掙錢多買些書。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負責在指定地點免費發送公司產品的宣傳海報。一次,她不慎丟了四百多張宣傳海報。按照公司的規定,她要照價賠償。要不要向公司匯報呢?她陷入矛盾之中…… (1)如果你是她,你該怎么辦呢?(答:如實地報告公司,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2)你有過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的經歷嗎?說出來,與大家共享一下。(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