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效祖國2
第十二課 科教興國教材分析
【課標內容】
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教學目標】
★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敢于創新的意識,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熱愛科學。
★ 能力
培養學生用發展的、全面的觀點來看待科教興國戰略,注重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培養創新能力,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 知識
了解我國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國面臨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理解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現實意義;知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根本任務。
【教材內容要點】
★ 科技和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教材結構分析】
★ 導語
導語用簡練的語言,通過三個層次引出主題,概括本課的主要內容,點明本課的教學目標。首先指出教育和科技是人類進步的兩大因素;接著從世界競爭的角度說明科教的強弱決定著綜合國力的強弱,強調科教的重要性;最后點出主題:中華民族要想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 情景再現
包括一個引言和兩個目:《科技和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引言將教育和科技比喻成人類社會的兩朵奇葩,指出科教改變了社會生活,引出本課第一目《科技和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本課兩個目內在的邏輯聯系是:教育和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動力,教育是基礎,培養出科技人才,科技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科學和教育發展目的都是為了推動社會進步,科教要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人才,所以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教育繁榮、科技進步,培養創新人才。
第一目《科技和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含兩個◎。
第一個◎通過列舉三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的影響,用事實表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其發展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綜合國力有著巨大的影響。
第二個◎用二戰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和19世紀世界歷史上三次成功的經濟追趕的史實,說明教育是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教育在社會發展中,始終起著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
第二目《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含四個◎。
第一個◎用數字和事實說明我國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科技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第二個◎通過對比,我國在科技、教育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說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面臨發達國家科技、教育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第三個◎從發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以及依靠科技進步,才能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并使之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角度,說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引導學生熱愛科學,不斷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創新素質。
指點迷津:強調創新的重要性,指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是教育創新和科技創新。
第四個◎告訴學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僅要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還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