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效祖國2
學生回答:略。
教師:很高興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的奇思妙想。想像是創造的前奏.發明的萌芽,成功的搖籃。想像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對我們已知的信息進行整理、加工、改造,獲得過去和當前從未感知過的與眾不同的創意,會讓我們激發出自己的潛能,引爆創造的靈感,挖掘出隱藏在心靈深處的財富。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我們要縮小和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的差距,我們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進取,為國家和社會繁榮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教師:想來大家都知道下面的這個故事,(用多媒體播放《愚公移山)}),看完這個短片后,請大家想一想,愚公為什么要移山呢?
學生:太行、王屋二山阻礙了愚公的交通,不利于愚公的發展。
教師:看來“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先來聽聽愚公老人是怎么說的吧。
學生(飾愚公):我們愚家村人杰地靈,資源豐富.可惜的是兩座大山擋路,好資源運不出去,外面的好人才、好技術進不來,我們祖祖輩輩辛勤勞作,可生活就是到不了小康水平,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愚家村下定決心要先解決交通問題,所以這次我們專程來向專家們求教,想求一個既不破壞青山綠水,又能發展經濟的好辦法回去。先謝謝各位專家了。
教師:是啊,實施可持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加強自主創新能力,解決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說得好不如做得好”,今天就讓我們來實際演練一下怎樣變資源劣勢為發展優勢,各路神仙盡顯“移山大法”,開動腦筋,想出既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又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的高招,
教師:創新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創新對一個人來說,可以開啟潛能之門,也許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生活,更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那各位又是怎么想到這些巧妙的構思的呢?
學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教育是基礎:世界科技的發展有可能使創意變成現實。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第二目下的“指點迷津”)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蝎動力。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提高整個中華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是教育創新和科技創新。
教師:創新的希望在青年,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請各位閱讀閱覽人生((一個問號的價值》和第二目第二個◎下的第四個◆并完成相關內容。
學生閱讀、同桌可相互討論。(有好奇心、熱愛科學、關心生活勇于創造。)
教師:他們的事跡給了你什么啟示?
學生: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要培養創新愈識,處處留心皆學問,勒于思考,勇于創新、菩于創新,把創新熱情和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為美好生活描繪藍圖.
教師:我們不要忘了創新是從日常“踏實”的苦干實干中來的,沒有苦干實干,創新不會憑空而來.創新的那一刻確實是質的飛躍,但是,之前不斷的量的積累則需要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有時候,有人只能看到創新帶來的成就與輝煌,卻看不見背后的辛酸與努力。眾所周知,電燈是大科學家愛迪生的偉大發明。愛迪生能夠發明電燈,不是他的一時心血來潮,不僅僅靠的是他的智總,還有他踏實的行動,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點一滴的前進。最終,燈亮了起來,愛迪生的創新也成功了。還有許許多多的創新都是腳踏實地、辛勤努力換來的。創新,確實是我們社會進步的動力,但是踏踏實實的行動卻是我們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