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政治第11課 胸懷全球 迎接挑戰教學設計
另外,從這些圖中我們還能讀到更多的內容,如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等。所以張伯倫有句話說得好: 戰爭中只有輸家,沒有贏家,盡管雙方不論哪一方均可能自稱為勝利者。——英國首相 張伯倫展示圖7:(參考教材內容具體數字)師:兩次世界大戰,我們可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慘!”這些數字令人觸目驚心!圖片是瞬間的永恒,我們透過一幅幅畫面可以想象到發生在昨天的故事。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只有深重的災難和仇恨,人們都厭惡戰爭,那么為什么我們今天的世界依舊戰爭不斷呢?你認為爆發戰爭的因素會有哪些?【轉承】3.自由辯論甲:當今世界很太平,世界大戰不會爆發。乙:當今世界并不安寧,到處都有戰爭的危機。展示圖片9-17:注意觀察并思考:提問2:圖片中出現最多的是哪一個國家?說明什么問題?【學生回答】略師:除了9.11美國是被害者,其余的都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結果。可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危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由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民族、種族矛盾;領土、資源紛爭;還有貧困、環境惡化、毒品等問題的危機。因而在世界上至今仍有戰爭不斷:伊拉克戰爭、恐怖主義、巴以沖突、聚集伊朗核問題、朝鮮核試驗引爆世界焦點。總而言之: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世界上仍存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人類還面臨許多嚴峻挑戰,但機遇大于挑戰,只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就能夠逐步實現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目標。展示圖片20-22:提問3: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和世界經濟迅猛發展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略師:戰后50多年來,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經濟出現了空前的大發展,其規模和速度在人類歷史上均為罕見,經濟全球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征;世界經濟發展趨于注重提高質量,知識經濟方興未艾,經濟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關注。追求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流。戰后全球經濟的發展,之所以在總體上能較為迅速而平穩,就是得益于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板書】一、和平與穩定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展示圖片20-22:正因為如此,我國為了國家的利益、全球的發展,一貫堅持和平共處。同樣為了國家利益,我們必須關注世界和平與發展。【板書】二、我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接下來讓我們用剛才的方法來觀察下列圖片:展示圖片23-25:提問4:雙方有了矛盾,除了互相發動戰爭外,我們還有沒有其他方式解決爭端呢?【學生回答】略師:坐下來和談、磋商、談判……應堅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平等協商和談判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共同反對侵略別國主權的行徑,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和平是發展之基,發展是和平之本,多年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進行了不懈努力:(1)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2)中國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了世界的和平。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加快發展,實現現代化,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只有在相對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中,才能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從而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