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政治第11課 胸懷全球 迎接挑戰教學設計
學生交流(略)教師小結(投影圖片):(1)日本、德國、印度、巴西等國圍繞取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而進行競爭;(2)中日圍繞俄羅斯石油管道問題展開激烈競爭;(3)中國政府強烈反對美國政府再次受理針對部分中國紡織品的設限申請;(4)“韓流”文化對其它國家文化市場的沖擊;(5)激烈的體育競爭。 過渡:國際競爭時時、處處存在,而且呈現愈演愈烈之勢,那么其實質究竟是什么呢?1.2 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材料分析:(多媒體)材料一:二戰后,世界上很多國家把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率,作為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的關鍵,紛紛增加科研經費支出,科學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1950年至1976年間,日本花費了60億美元引進了1700多項先進技術,差不多把西方發達國家半個世紀的科技成果都吸收了進來,創造了價值XX0億美元的社會財富,從而實現了趕超發達國家的成功范例。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發達國家為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紛紛提出高科技發展戰略,如美國的“科技發展計劃”,西歐的“尤里卡計劃”等;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將科技和教育放在經濟發展基礎的重要地位,如東盟的“科技發展中期計劃”,埃及的“國家科技政策框架和戰略”、中共“xx大”確定的科教興國戰略等。設問:(1)結合上述材料說明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什么?(2)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應如何應對?學生活動、交流(略)教師歸納:上述材料說明,國際競爭表現在許多方面,其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面對國際競爭,世界各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關鍵在于抓住歷史發展的機遇,發展經濟和科技,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力爭在未來的國際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歷史和現實表明,國際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善于把握機遇。(二)認識發展的機遇與挑戰2.1 面對發展機遇的歷史對比活動(以史為鑒)(1)列舉世界近現代史上先后出現過的世界強國學生活動,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投影下面資料:資料:英國抓住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期,在19世紀成為世界最強的工業化國家和世界經濟、科技中心,成就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電子工業革命拉開了生產力調整增長的序幕,美國抓住戰略機遇期,成為工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逐步取代了英國的霸主地位。從而在獨立戰爭后百余年間由一個經濟落后的殖民地一躍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 利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美國發動侵朝、侵越戰爭中的大量“特需”訂貨的機遇,幾乎面臨崩潰的日本經濟起死回生,并一躍而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2)分析他們能一躍成為世界強國的原因(3)談談他們的做法對我們的啟示學生小組討論、談感悟,教師總結:以上史實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贏得優勢,就要重視機遇,善抓機遇。抓住了戰略機遇期,往往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一旦喪失了戰略機遇期,則必定會落到時代潮流的后面,甚至被動挨打。2.2 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投影圖片)中共“xx大”報告指出:“我國要在21世紀前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是我國的戰略機遇期,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