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政治第11課 胸懷全球 迎接挑戰教學設計
師:XX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2.你認為我國有必要以戰爭年代形成的這首歌曲為國歌嗎?(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從國際競爭形勢的日趨激烈、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使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面臨更大壓力和挑戰以及國家利益的差異決定了西方世界不會停止他們對我國的種種遏制和干擾等方面去思考。)總結: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的思想。雖然中國已經建國了,不再是最危險的時候了,但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應清醒地記得: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生死存亡的經歷,現在的中國仍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發展時期,以后的我們還將面臨種種危機和方方面面的挑戰,我們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時時敲響民族危機感的警鐘。3.1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活動(探究園)(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由誰提出的?它的涵義是什么?(這是清朝初年著名學者顧炎武的社會主張。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投影)(2)你知道哪些典型人物和事例?請舉例(讓學生講典型人物的事跡。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投影以下內容:陳天華遙寄血書、楊靖宇獻身抗日、華羅庚、錢學森、李四光等科學家滿懷愛國之志,獻身祖國)(3)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又應該肩負起怎樣的責任呢? 學生活動,教師總結:建設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2 明確肩負的歷史使命活動(情感升華):展望未來,立足現在,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學生活動,教師總結:為了振興中華大業的實現,我們當代青年需要堅持將民族和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永遠服從于國家利益,并切實把這些口號真正落到實處,從現在的學業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克己奉公,忠誠守信。三、課后拓展
請同學們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題準備演講辭。在小組交流、充分討論和推舉代表的基礎上,組織班級演講會。
四、教學反思
第11課 胸懷全球 迎接挑戰
心憂天下 向往和平一、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蘇人版九年級第五單元第11課第三框題的教學內容。教育學生要熱愛和平,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和平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之一。在飽受戰爭創傷之后,世界各國人民越來越認識到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重要意義,并為之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更應該對青少年一代進行熱愛和平的教育。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時代,沒有經過戰爭的硝煙,也體會不到和平對人類的寶貴,因此有必要通過這課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和平環境的來之不易,知道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和平的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向往和平,熱愛和平的情感。
二、 學情分析:
(一) 針對的問題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只有了解國際形勢,才能更好地發展中國。幫助學生體會和平與發展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形成國際意識,自覺投身于保和平、求穩定、促發展的行列中,認清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知道危及和平與發展的主要因素,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關系。使學生形成辯證思維的能力,能運用辯證的觀點來分析和平問題與發展問題,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歸納知識、表達觀點的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樹立開放、平等、參與的國際意識,是進行基本國情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