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 感知內容
① 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② 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并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 草報春
春花圖 花爭春
盼春 繪春 春風圖 風唱春 頌春
春雨圖 雨潤春
迎春圖 人迎春
二.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3. 潛心精讀
問題組
① 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②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③ 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起于擬人,終于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4. 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
三. 體驗與反思
a) 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致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b) 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收集的關于春天的詩文互相交流。
[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整理所收集的關于春的詩文。
12濟南的冬天
教學目標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4.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里。
重點難點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體會擬人、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