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錢塘湖春行
一.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蘇東坡有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
宜”白居易的這首詩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二. 感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
1. 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2. 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確。
三. 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
“家家”?
討論明確: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
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
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
象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四. 作業
背誦這三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西江月〉、〈天凈沙〉
教學設計
西江月 辛棄疾
一. 導入新課
我們讀了“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海〉,品味了王灣詩中淡淡的思
鄉愁緒,領略到白居易詩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
二. 教學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
1. 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容?
2. 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三. 研讀與賞析
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1. 詞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3. 探究這首詞的意趣。
明確3:上片寫景色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的本意所在,也
是詞的意趣所在。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一、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出色地
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
二、 感知內容
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隨著老師的描繪學生閉目想象畫面,體會思鄉之情。然后交流自己想象
的畫面。
四. 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都意味著他的
存在。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流他鄉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
五、拓展延伸
1. 將收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
2. 展開想象,將〈天凈沙 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課交流。
第四單元
單元分析與提示
本單元繼第三單元之后,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為內容組成。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可以有利地激發學生對未知世界探索的興趣,培養科學的精神。《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云識天氣》是科普說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實作品,也屬科普小品;《山市》是一篇虛幻的文言小說。本單元入選的作品古今中外兼而有之,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的宗旨。五篇課文編排有序,特別是綜合性學習,以“探索月球奧秘”為主題,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科學,在探索中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