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四. 探究想象
1.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2. 結尾的作用是什么?
3. 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
理?
4. 相象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五.拓展練習
1.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2.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3.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了解起創作風格。
第五單元
人與社會之一:家庭親情
濃濃親情,動人心弦,天倫之樂,其樂融融。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本單元前兩篇課文描寫矛盾,后兩篇課文描寫家庭親情,最后一篇文言文描寫家庭教育,文章大都以描寫心靈感應為主。《風箏》為我們講述了一對兄弟童年時代游戲的故事,從童年的游戲中感受人情美、人性美。《羚羊木雕》講述的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好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散步》短小精悍,意味深長,濃濃親情,醉入肺腑。《詩兩首》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世說新語》中《詠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但誰的語言優,誰的劣,一望而知。《陳太丘與友期》記錄陳紀和來客的對話。客人得知太丘已經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陳紀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這些文章大都以描寫心靈感應為主,感情性特點較為明顯。
學習本單元,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要求學生體驗文章表現的情感,投入感情,學會感受,學會領悟。可引發學生對課文作出個人的判斷,發表創見。
第六單元
人與社會之二:想象世界
這幾篇文章都是描寫想象世界的作品,通過虛構的故事曲折地反映現實,表達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假惡丑的鞭撻。《皇帝的新裝》是以想象寫成,通過虛構而又生動有趣的故事,表達對愚蠢的統治者的蔑視和對人世間真理的追求。《郭沫若詩兩首》短小、精悍、清新、優美。《天上的街市》描寫的是晴朗的繁星和滿天的夜空,《靜夜》描寫的是天上飄著團團白云,遮住了天河,遮住了星星,月亮也不甚明亮的夜空,前者引起的想象是牛郎織女在天街閑游,是動景,后者引起的想象是鮫人在天河岸邊對著月亮流下串串珠淚,是靜景。《女媧造人》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義與擴充。課文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這篇美麗的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是有詩情畫意的境界。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松歡快,情境多姿多彩。《寓言四則》包括伊索寓言和兩則中國寓言,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象豐富奇特,引人遐想。
本單元重朗讀指導,在朗讀中品味與感悟。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可嘗試運用續寫、改寫、擴寫等手法激活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鼓勵學生討論、爭辯、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深入理解課文。本單元文章內容是虛構的,但是反映的都是生活的真實、生活的本質,可讓學生聯系自己身邊的生活,感悟文章的深意,培養學生向往真善美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