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思品與生活下冊《讀懂爸爸媽媽的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了解父母辛勞,懂得做子女的應該關心父母,體貼父母,在家做個好孩子。 2、行為目標:做到自己會做的事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并能幫父母干家務活,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實際行動給父母帶來快樂。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父母的熱愛之情。
4、教學重難點:落實行為目標,激發愛父母情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進行討論
1、介紹問題背景:今天老師想和大家探討一件事,這件事想必曾經遇見過,這件事是這樣的:一個四年級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飯后,爸爸媽媽因為還要到店里去干活,讓他洗一下碗,他說:沒空,我還要做家庭作業。要么給二元錢。
2、討論:
3、你覺得這位大哥哥該不該討這兩元錢?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師小結:家里的事,僅僅是爸爸媽媽的嗎?確實,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勞
(一)父母賺錢不容易
1、為了家庭,為了我們有一個舒適的環境,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嗎?他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回家?回家后還要干什么嗎?
(1)指名回答,同桌互說。
(2)他們這樣辛勞又為的誰?
2、小結: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呀,一元一角都來得不容易呀。
(課件出示圖片:錢是這樣賺來得)
(二)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父母親為了我們,他們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對我們的成長無時不刻傾注著他們的愛。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她媽媽對自己的愛。
1、(課件出示)配樂詩朗誦:媽媽的愛
2、爸爸媽媽的點點滴滴都傾注著對兒女的愛。你能說說爸爸媽媽在你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愛嗎?
3、同桌互說,指名說。(生病時,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從身邊小事引導父母親對孩子的愛。)
4、教師隨機評價
5、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三、分擔父母辛勞,關心父母
(一)我們可以怎樣做
1、爸爸媽媽為我們傾注了無限的愛。現在我們長大了,成為了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了,那么我們該怎樣報答爸爸媽媽呢?揭題關心父母
2、關心父母,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們高興?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
4、歸納并板書:
(1)不讓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讓父母勞累,主動做父母的小幫手
(3)不讓父母生氣,聽從父母的教導
這就是我們送給爸爸媽媽的愛心,畫愛心(半個,會說并不表示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