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乘
2、自選算法,形成思路
(1) 剛才我們知道了每頭大象運20根木頭,三頭大象就運60根木頭(板書:3頭),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多少根木頭呢?(板書:8頭)誰會列式計算的?
(指20×8=160)你為什么這樣列式?口算時怎么想的?
(2) 練習
4×3 7×8 5×6
40×3 70×8 50×6
4×30 80×7 5×60
每組三題有規(guī)律嗎?下面兩題的結(jié)果為什么一樣?都是怎么算的?(每組的下面兩題都是先算第一題,再在得數(shù)后添一個0。)
給你一道題(板書:5×7),你能編出和它相應(yīng)的題嗎?(在下面板書:50×7 ,5×70)
你還能試著再編一組題嗎?(學生說,教師板書。)
這樣的算式多不多啊?(點上省略號)
【分析】及時鞏固,有利于知識的內(nèi)化。通過編題的環(huán)節(jié),使得學生正確理解和表述算法,形成口算思路,為進一步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的算理作準備。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應(yīng)用能力。
3、探究14×2的計算方法
(1) 在大象們的幫助下,丁丁和淘淘兄弟倆的新房子很快就造好了。為了表示感謝,他們到桃園里摘了很多水蜜桃款待他們的好鄰居。
(出示主題圖2)誰來說說他們采桃的情況?(每只小猴都采了14個桃。)
2個小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桃?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點課題)
(2) 14×2,怎樣想出結(jié)果?
自己想一想再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各種算法。
(3) 剛才都是討論14×2的口算方法,這一題也可以列豎式計算!你知道怎么列豎式嗎?(學生說,教師板書:)
1 4
× 2
——————
討論:先算什么?(用2乘14個位上的“4”,板書:4×2=8)8寫在哪里?為什么?(在個位上寫8。)
再怎么算呢?(用2乘14十位上的“1”)看上去是“1”,實際上代表多少?(1個十),那這一步實際算的什么?(板書:10×2=20)20寫在哪里呢?
(在豎式里寫20,其中0用虛線寫。)老師這里為什么把“0”寫得很輕?(滲透:不寫這個“0”,“2”在十位上,仍然表示2個十。)
最后怎么辦?(板書:8+20=28,在豎式里寫28。)
1 4
× 2
——————
8 ……4×2=8
2 0 ……10×2=20
——————
2 8 ……8+20=28
(4) 看整個豎式,你覺得怎樣?你有什么想法嗎?(這個豎式能不能簡化呢?)
怎樣簡化,你知道怎么算怎么寫嗎?
請一個學生上來板書,邊寫邊講,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 4
× 2
——————
2 8
提問:“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為什么可以直接寫在“8”的前面呢?
其實這就是人們在計算中不斷探索得來的豎式的一般寫法。
提問:一般寫法跟前一個豎式相比怎么樣?(思考過程一樣,寫法簡化了。)你喜歡哪一種?以后列豎式計算,我們一般這樣寫。
【分析】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
行“再創(chuàng)造”,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而是一種學習者實實在在的“體驗”與“積淀”。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自主探究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教師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學生在探究和交流過程中,品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4、教學“試一試”
(1)筆算:3×21
這里一位數(shù)在前,兩位數(shù)在后,想想把橫式寫成豎式,最好怎么寫?
板書:
2 1
× 3
——————
指出:通常情況下,我們總是把位數(shù)多的乘數(shù)寫在上面,位數(shù)少的寫在下面,一般寫成這樣的形式,計算起來更方便!等以后小朋友進一步學到多位數(shù)乘法,那時你就能理解這樣寫的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