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及測試題全冊3
3、追問: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方法來增大摩擦力或者減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
4、學生討論交流。
三、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
1、引導:這些設計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運用,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自行車上就有很好的體現。
2、出示小自行車。請你找一找,我們的自行車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減少摩擦力的?
3、學生探究。
4、提問:這些地方分別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的?
(1)剎車:增加壓力
(2)鏈條、輪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
(3)車軸、方向軸、腳踏軸:滾珠軸承
5、整理信息、交流匯報。
四、小結
第八課 設計小賽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技術設計具有一定的程序;技術設計需要運用科學概念、相互交流和執行程序。
過程與方法:
設計和制作小賽車。
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系科技新產品、新事物,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發展對技術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設計制作小賽車。
【教學難點】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制作小賽車的材料和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各種車的圖片,提問:請你說一說這些車的設計有什么特點?
2、學生介紹。
3、揭題:我們也來當當小工程師,設計制作一輛賽車。
板書:設計制作小賽車
二、工程師怎樣設計賽車
1、提問:真正的賽車是怎樣的呢?
出示“真正的賽車時速要達到300千米以上,同時要盡量做到平穩、安全。”
和賽車的圖片。
2、提問:這輛車的哪些設計特點符合上面的要求?
3、學生觀察、討論。
4、交流匯報。
(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設計力量大的發動機。
(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行使穩定。
(4)車身流線型,阻力減到最低。
三、設計我們的小賽車
1、過渡提問:由此可見,工程師是如何設計賽車的?
2、我們設計小賽車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3、出示挑戰任務
(1)車身長不能超過25厘米;
(2)用橡筋或氣球作動力;
(3)行使的路程要盡量長。
4、學生討論設計方案。
四、制作、展示我們的賽車
1、學生根據設計制作小賽車。
2、測試、比賽。
五、小結
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知識匯總
1、纜車是用鋼絲繩拉動可以輕松地爬上陡坡。我們提水感到水桶對手有(向下)的拉力;背書包對肩部有(向下)的壓力。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就是(重力)。樹上的蘋果往下落,向上拋的球終要落到地面上,我們從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處流….這些運動都是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2、橡皮筋被(拉長)時能產生力,叫(彈力)。當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后彈力消失。(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3、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
4、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噴氣式飛機、火箭)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