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 我們怎樣呼吸教案
(2)知道人體呼吸系統的簡單結構,了解肺的呼吸過程,初步了解肺活量的含義。
(3)通過班級同學肺活量的數據分析,激發學生健康保健的意識。在小組集體制作、討論、測量等活動中,樂于合作與交流。
【時間】2課時
【怎樣進行】
第一課時
(1)體驗活動:“我用什么呼吸”
引導學生通過做深呼吸來猜想自己呼吸器官的位置。
(2)觀察:“人體呼吸器官”
指導學生了解人體呼吸系統的構成,以及這些器官在身體的部位。引導他們再次做深呼吸來體驗這些器官的工作情況。
(3)模型與解釋
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借助一些模型或工具來了解肺的工作過程,同時滲透保健教育。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要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制作、觀察和分析等手段自主完成。
a.制作肺模型。制作方法詳見教材第15頁。使用剪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b.利用模型解釋肺的工作過程。要求學生能結合肺模型簡單講出肺呼吸的過程。先組織小組交流,再進行班級交流。
對于氣體在肺中如何交換,學生解釋可能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閱讀一些相關資料,或結合肺泡的解剖圖作適當講解。
第二課時
(4)制作簡單肺活量測量儀并測量肺活量
制作簡易測量儀時,計量單位可以自定(即以若干個單位),但為了便于學生進一步分析數據,各組的單位標準要相對統一。最好使用同樣型號的上下粗細均勻的透明瓶子。
(5)數據分析
引導學生對班級同學肺活量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是本課教學的延伸,也是向下學期重點培養學生的“模型與解釋”能力的過渡。因此,在此要求不要太高。教師可以先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進行觀察和分析。在學生出現困難時再相機進行引導,指引學生進行數據分析,找出最高值和最低值,確定劃分標準,把所有數據劃分成高、中、低三個劃分數據群。找出高、中、低數據群的特點。引導他們認識肺活量較高的人一般特征,比如:男生比女生高、運動員比一般人高……
(6)閱讀《有趣的呼吸器官》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拓展閱讀,主要讓學生了解部分生物富有特色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教學中不作統一要求。
【參考詢問要點】
(1)如引導學生結合肺模型解釋肺的工作過程時,應引導學生說出呼氣與吸氣的過程:什么狀態表示肺正在呼出氣體,什么情況下表示肺正在吸進氣體,是什么關鍵部位促進了肺的呼吸動作?
(2)如引導學生制作分析數據小組或班級學生肺活量數據時,要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數據整理:一般情況下,哪些人肺活量的值比較高?有沒有特殊的例子,能結合日常生活簡單的做一些解釋嗎?
【應變參考】
有條件的學校,測量肺活量的活動也可以用學校醫務室的肺活量測量儀來完成,而自制肺活量測量儀可以布置有興趣的學生課后完成。
3 還我清新空氣
【要點】使學生意識到空氣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們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群體的生存,了解大氣污染的部分原因,激發他們為保護環境而奔走疾呼的社會責任感。
【目標】
(1)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收集證據的能力。通過圖、文等手段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2)了解空氣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大自然的社會責任感和應用科技、保護生態環境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