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青島版)1
實驗步驟
小組內對研究的問題進行
歸納分析得出的研究結論
(教師傾聽、觀看,參與其中,引導學生在觀察物體發出聲音時,發生什么現象?重點引導學生在進行實驗過程中把不明顯的現象表現出來)
1、匯報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組匯報。(兩人演示,一人講解)
(2)小組互相討論實驗得出的結論。
(3)展示儀出示其中一個小組的方案表,教師以一個實驗例子反饋學生的實驗方案。
(4)師生總結。(適時引導學生用"振動"這個詞描述物體發聲的特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聲音的產生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
(三)研究物體停止振動的現象,是否能聽到聲音。
1、談話: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如果物體停止振動又會怎樣?下面大家設法使振動著的鼓、鑼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聽到聲音,說說為什么?
2、指導小組實驗。(自行設計實驗),教師巡視觀看。
3、匯報實驗結果。
4、師生總結:只要物體產生振動,就能發出聲音。振動停止了,聲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實驗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三、拓展活動
1、引導學生撥動鋼尺時觀察鋼尺的運動軌跡(教師加以解釋什么是運動軌跡),并把它畫出來。
2、小組交流展示自己的軌跡圖。
3、教師分析尺子的運動軌跡圖,加深學生對物體振動的理解。
四、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研究了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而且通過做實驗的方法,明白了聲音產生的一些規律和原理。課后,同學們可以繼續觀察。
課后感受:本節課,學生樂于與人合作、交流,充分發揮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都能了解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第八課 誰能傳播聲音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通過空氣傳向四面八方的,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都可以傳播。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1、大鼓、4個背后吊著一個小泡沫球的紙屏。
2、水槽、水、鬧鐘、塑料袋、扎線、長木條、木板、兩根金屬棒。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談話:大自然奇妙無窮,各種聲音交錯在一起,遙相呼應,如同一曲曲交響樂,使世界充滿生機。這里所指的"交響樂"是由哪些聲音組成的?它們來自何方?
2、學生討論、匯報。
3、師生小結:這些來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廠等四面八方的聲音是怎樣傳入我們耳朵里的呢?(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引導學生探討聲音傳播的途徑。
(1)提問:每天上課鈴一響,校園各個角落的同學都能聽到。掛在高處的喇叭一響,全山村都能聽到。樹上的鳥鳴,人在樹下的四周較遠處也能聽到......這是為什么呢?想想看聲音是在哪里傳播的,傳播的方向又是怎樣的。
(2)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可適時提示:如樹上的鳥鳴,樹周圍和人之間充滿著什么物體,說明聲音可以在什么物體中傳播,四周都能聽見,說明聲音是向哪個方向傳播的)
(3)小結:通過以上探討,我們可以推想:聲音是通過空氣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2、引導學生研究聲音傳播的形式。
(1)提問:將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會有什么現象發生?(一圈圈向外傳的水波和聽到石子落水聲)
(2)實驗:一名學生在教室中間敲大鼓,其他同學圍繞四周觀察鼓周圍立的紙屏及紙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