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七單元 飛上藍天教學設計
【怎樣進行】
(1) 游戲
讓同學們平心靜氣,坐正、閉眼、放松,伸出拳頭,然后在腦海里搜索能在天上飛行的物體,想出一個,就伸出一只手指。
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同樣采取游戲的形式,組內每個同學輪流說一種能飛行的物體,不能重復,統計一下,在一定時間內(5分鐘),一共能說出多少個。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以游戲的形式從數量上了解學生對飛行物的認識程度,同時,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關注“飛行”這一目標上來。
(2) 小制作
同學們說出了許許多多地飛行物,對它們也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文字、圖片、模型、繪畫等,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教師應提前考慮到學生可能的需要,準備好材料超市,為學生提供諸如剪刀、膠水、紙、彩筆、飲料瓶、塑料泡沫等常用材料,幫助學生完成作品。
(3) 展示會
“展示會”是科學研究中經常用到的一種表達交流方式,同學們將作品進行適當地布置,展示學習研究的成果,可能起到互相借鑒、拓展認識的作用。
【應變參考】
這個小型展示會的籌備、布置也只有15分鐘時間,在教室里舉辦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把文字、圖片、繪畫等平面作品貼在墻上,立體模型放在課桌上,可配一張小的說明卡片,然后同學們在教室內自由參觀其他小組的作品。
課后,可布置學生搜集關于飛行的資料。
2 它們怎樣飛行
【要點】探討搜集資料的途徑
【目標】
(1) 知道搜集資料的基本途徑;
(2) 能表達有關飛行的知識,能將飛行物進行分類;
(3) 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學技術的作用。
【怎樣進行】
(1) 表達
與上一節課不同的是,此時要表達的不是飛行物的數量,而是某些特征了。
教學時,可先讓同學們回顧一下各種各樣的飛行物,教師通過投影、掛圖等媒體呈現一些飛行的景象,然后讓學生說說某一種飛行物的知識。
如果僅僅采取講述的方式,學生的興趣可能會很快消失,為增強學生的參與程度,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
評選飛行小博士,看誰知道得多!
或者利用聲音、肢體語言,表達出飛行物的形狀、聲響、動作特點、運動軌跡、結構等,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不至于會感覺到枯燥乏味。
(2)分類
在充分的表達和交流的基礎上,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標準將所有的飛行物進行分類,無論用什么分類標準,都將使學生對飛行的認識更深入一步。
(3)思考
同學們的表達和分類,難免會有人反對或疑惑,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將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寫進問題銀行。同時思考:對于自己的疑惑和別人的反對,我們要用事實與證據來解決。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事實與證據呢?
在討論后,教師幫助學生總結出搜集事實與證據的基本途徑,如查閱、調查、訪問、實驗等。
要讓學生知道,搜集事實與證據的途徑應多樣化,要能從不同角度證明的觀點。事實與證據越充分,越能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
最后,寫出研究計劃。教師要了解各組的研究計劃的內容,并在課后為同學們準備相關的信息、工具與材料。
【參考詢問要點】
“關于飛行,我們知道些什么?”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說出他所知道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