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組織學生分組交流,根據表達與交流的不同形式,設計若干交流活動區域,分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學生了解多種表達與交流的形式,獲得與春天有關的科學知識。
要求:把觀點講清楚,認真傾聽他人的見解,積極參與交流活動。
二、反思與評價
1.引導學生圍繞“誰選擇的表達與交流方式比較合適?誰表達的內容清晰準確、形象生動?”展開討論。
2.填寫“評議鑒定書”。
三、總結
指導學生概括大家的表達與交流方式,填寫表達與交流方式概念圖,總結表達與交流的常用形式及其方法,形成比較系統的認識。
四、活動延伸
開展“季節信箱投遞”活動,引導學生隨時發現各個季節的科學問題進行研究,將研究過程和結果用自己擅長的表達方式投向季節信箱,在今后的學習中與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單元 變幻的天氣
教學目標:
1.能通過科普小報的形式來交流研究成果 。
2.了解常見的天氣現象。能夠識別衛星云圖、常用天氣符號,學會收看電視天氣預報。
3.能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研究結果進行合理的猜測,并設計探究實驗。
教學用具:
各種氣象的多媒體資料 ;
風的成因演示器材:中國地圖、香、蠟燭、火柴、玻璃罩、筆等 ;
云的成因實驗材料:廣口瓶、小漏勺、冰塊、溫水;雨量器 ;
科普小報制作材料 。
第一課時 氣象萬千
目標
1. 了解氣象的基本常識。
2. 制定《氣象科普小報》編輯計劃。
過程
一、引入
1. 談話,確定主題,感受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關心天氣。
每年的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這個日期與 我們有什么關系嗎? 外星人友友 又將與同學們一起經歷編寫《氣象科普小報》 的全過程,我們來給他說說地球上的氣象吧。
師生舉例:草船借箭、借東風、排澇抗旱等事例。
講述:世界上有些地方沒有冬天,終年炎熱,揮汗如雨,人們不知道雪是什么模樣。有些地方千里冰雪,寒冷刺骨,人們住在冰塊砌的屋內烤火取暖。有的時候,晴空萬里,驕陽當頭;有的時候,陰雨連綿,寒風刺骨 。這說明了在現實社會中,了解天氣的變化是多么重要,無論是人類的生產活動,還是生活 學習,無一不與天氣有著密切的聯系。
學生分組討論:為什么要了解每天或一段時間的天氣情況,了解天氣情況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交流:還有哪些人比我們更加關心天氣,為什么?(如漁民、旅客、農民、戰士、建筑工人等。)
結合教材p12,教師指導學生將其他學科與科學相結合,用兒歌、古詩等描述天氣情況。
2. 角色扮演 : 呼風喚雨
引導學生關注天氣現象,請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說說自己對天氣變化的感受。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通過姿體語言來表達同學們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達到補充、鞏固的目的。
二、明確目標
講述: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編寫一份 《氣象科普小報》。
1. 討論 內容
我們準備向外星朋友介紹什么?
討論 : 全面比較地球上氣象的種類,篩選出一些典型的、常見的氣象,并了解它們形成的基本原因。
確定 《氣象科普小報》的主要組成部分。
2. 了解 編輯科普小報的一般流程
(1) 確定主題。根據教學要求、學生愛好或社會熱點選擇主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特點。
(2)搜集素材。針對主題,有目的地通過實驗、訪談、調查、查閱等方式,搜集相關信息,包括文字記錄、圖片、表格等,并對搜集的素材進行必要的整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