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3) 排版編輯。要求做到版面生動活潑,圖案新穎貼切,不出現科學性錯誤。
(4) 展示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普小報,互相參觀學習,虛心聽取修改意見,不斷改進編輯水平。
3. 計劃與組織
編輯科普小報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工作,涉及諸多的環節,所以,組織、準備程序十分重要。
學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見, 參考教材p14, 制定出書面的“編輯計劃” 。
三、布置作業:
學生課后調查下一周的天氣情況數據。
根據各組的計劃,搜集相應資料。
第二課時 春風拂面
目標
1. 會做模擬“風的形成”的實驗。通過搜集資料和實驗,了解風的成因。
2. 能用 5 個以上的詞匯來描述不同的風。
過程
1.交流、提問
(1) 引導: 友友所在的星球上可能沒有風,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友友對風很好奇 , “風”是一種地球常見的氣象, 我們來 向友友介紹 一下吧 。
(2) 交流: 介紹不同類型的風。采用了教材 上 “找詞語”這種形式, 要求 能用 5 個以上的詞匯來描述不同的風 。通過理解這些詞匯的含義、判斷使用的準確程度,來體會地球上各種不同的風的特點,以及它們與人類、環境的關系。
(3) 提問:友友問了許多問題,同時,同學們也可能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來填寫“問題銀行存折”吧。
2.假設、計劃
(1) 教師幫助學生 確定一個感興趣、 通過實驗 可能找到答案的問題 。如:風是怎么形成的?
(2)作出自己的假設性解釋。
(3)制定研究計劃,準備驗證這個假設性解釋的正確性。
3. 驗證性實驗
(1)觀察 p17 實驗箱,介紹實驗箱的構造和實驗方法。
(2)分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3)提問:在模擬實驗中,你看到了什么現象?點燃蠟燭前線香的煙是怎樣流動的?點燃蠟燭后線香的煙流動的路徑又發生什么變化?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如下要點:蠟燭燃燒的熱量使南方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上升從煙囪排出;南方的 空氣變少,壓力變小,冷空氣從左箱 北方 的孔流人補充, 向南方移動,然后又受熱上升……形成空氣流動,產生一股小風,這股風的動力就是蠟燭燃燒的熱量。)
(4)小結:是蠟燭燃燒的熱量使空氣流動成風的。
4. 研究自然界的風是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的
( 1 )提問:自然界里的風是什么力量產生的?是人力、電力、蠟燭燃燒產生的熱量……
(2)思考并討論:根據剛才做的模擬實驗,想一想自然界里是否有類似的情況? 實驗表明:由于不同地區的溫度差異,導致空氣受熱程度不同,熱的空氣會上升,冷的空氣會下沉并向低氣壓區移動,空氣的移動就形成了風。
(3)小結:在太陽的照射下,地球表面各處的氣溫都不相同,氣溫較高的地方,空氣就會變輕上升,氣溫較低的地方,冷空氣就流向了氣溫高的地方補充,這樣空氣不斷流動,也就形成了風。
歸根到底,推動地球上的大氣流動成風的能量來自太陽。
5.結束語
講述:風的種類中包含有“龍卷風”,它威力無窮,甚至可以將人卷上天空,友友和四個小主人公就一不小心被龍卷風卷上了云端,他們在云里頭有什么奇遇呢,且待下一課的學習。
第三四課時 漫步云端
目標
1.會觀察云量, 能用餅形圖來表示統計結果。
2. 會用模擬實驗來解釋云的成因。
過程
一、 觀察與提問